特色:
*号代表(石奔)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自古便是由不同地区的文化单元,经长时期的交融、交流组合而成,各地不同的文化特质不断为中华文化的母体注入新的元素。而位处中国东南部,湖泽处处、河网纵横的吴越文化,则以清雅灵秀,柔润细腻的文化气息为代表,成为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越到晚近,越为重要。而这支水乡文化,在千百年来凭借各支川流交错的河道,以及无边无际的海洋,建立一个家给人足、地灵人杰的人间稀境。 吴越,相当于今天江苏、浙江两省和上海市,周边还包括了山东南部、河南东部、安徽和江西东部等地区。这里亦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江南。吴越一词,始自春秋时代,当时位于此处的两个强国——吴国(约在今江苏一带)和越国(约在今浙江一带),都因曾成为中原的霸主而名闻于世,于是后人便以吴越来称呼这个地方。 位于长江下游的吴越地区,是中国著名的水乡。由于这个特点,古代曾流传一个有趣的神话:共工氏和颛顼为了争位而打仗,其间共工氏怒触不周之山,结果撞斜了支撑天空的柱子,又弄断了联系地角的绳子。天空因此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都集拢到西北;东南的土地却下洼,百川河水都汇流到东南方去(《列子·汤问》。虽然这个故事是神话,但是江南地区河川交错、水道纵横,却是事实。除了有中国**大河长江流经外,更有由陨石撞击或从浅海封闭而成的太湖、源于安徽南部黄山山系的钱塘江和蜿蜒于长江与黄河之间的淮河。世界上的文明,每每是在河谷、水源一带出现和发展,故此,吴越地区的一湖,太湖)、两江(长江、钱塘江)、两海、黄海、东海,这几个联成一片而又具有不同形态的水域,无疑是吴越文化之母。古人也领悟到这些水系的重要性,所以太湖便有“包孕吴越”之称。 按古代典籍记载,吴越地区早已居住了不少原始居民,包括有太吴、少昊、共工氏和蚩尤,稍后又有东夷、荆蛮、百越等各族在这里生活。若参照考古资料,早在三十万年以前,南京市汤山镇所在地区便已出现了人类的踪迹。到了大约一万年至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吴越文化便曾大放异彩,这里种植出世界上*早的栽培水稻,对中国此后南方的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中国*著名的工艺——漆器,亦于此时面世;玉璧和玉琮在传入中原后,便成为商周时*重要的礼器。 吴越地区另一个值得称道的时代,是春秋时的吴、越两国崛起之世。其中吴国的吴字,与古“鱼”字音义相通,有人认为,这是与吴人身处多水之地有关,可见水对当地影响之大。在春秋晚期,吴王夫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