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编者:徐秉琨,孙守道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1998-12-01 |
特色:
书摘中的*1的意思是(牛亡)
一、东北的旧石器时代遗存 在“茫茫白山、悠悠黑水”的东北大地上,何时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哪里是他们*早的栖息之地。 东北的金牛山人:1984年,在濒临渤海的营口永安乡金牛山的洞穴中,发现于一具相当完整的男性头骨及体骨、其年代距今二十八万年,定名为“金牛山人”。这是迄今东北地区发现*古又较完好的人类化石。 与金牛山人化石伴出的遗物有打制石器、骨器、烧骨和灰烬,可据以推定它属于东北旧石器时代较早期的文化遗存。此外;该遗迹还出土大量动物化石,如剑齿虎、梅氏犀、肿骨鹿、三门马、大河狸等等,多达七寸种,不少是绝灭了的古老种属。其中如鹿、犀、熊等,都曾是金牛山人的猎物。继续往下掘至洞中的第七、第八层堆积,更揭露出当年金牛山人群居洞穴、肢解动物,围火烧烤,敲骨吸髓那种肉食生活场面的遗迹。但见在发掘出的一层层十几平方米的居住面上,散布着当年食后弃置的一块块动物烧骨、一片片敲碎的肢骨、十堆堆篝火的灰烬,层层堆积,愈下愈古,历万千年,形成厚厚的文化层,年代已远远超过三十万年了。这一片遗址真有如一部遗留地了的无字史书。一层层文化堆积,就像一页页书,记录着这一方多少万年采大自然的变迁,古生物生生不息的进化,尤其原始祖先那穴居野处,无疑,这是自1929年北京周口店猿人化石及洞穴发现以来,又一罕见的重大发现。 像金牛山这样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在辽东山区酌本溪庙后山也发现一处,年代要晚些,距今约十四十四万年。而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遗址,则有辽西喀左县水泉乡鸽子洞,距今约五至十万年。遗址内发掘出打制石器三百多件,与北京周口店**、第十五地点的石器相似,故有学者认为它很可能是中国猿人文化向东北发展的一支。 东北先民的北迁:东北早、中期的旧石器文化遗存目前还只发现这么三处,寥若晨星,且限于东北南部。但从另一角度看,这或许正昭示东北远古人类早期多活动于南部的环渤海地区,继而向北向东扩展,从辽河到鸭绿江,从松花江到黑龙江,在更为辽阔荒远并渐趋寒冷的黑土地上散布开来。显然,这一历史进程也和气候的周期变化,特别是冰期到来有关。由于喜寒的东北猛犸象和披毛犀动物群渐次北移,使一批批原始猎人追踪北上,可能更有的跨北极圈,越阿拉斯加山而进入美洲“新大陆”。就东北来说,只要披览地图,细审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近三十几处距今五至一万年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化石及文化遗迹所在的地理方位,便对这一过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