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图咏 (上下)

作者(清)蒲松龄 著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10-01

特色:
本书可称明清小说插图本之上上品。《聊斋》自刊刻问世后,形成“风行天下,万口传诵”,“几乎家有其书”的气象。本“图咏”本根据每篇故事中有代表性的情节、场面各绘图一副,并题七绝一首,点明故事题旨、意味,令读者意会故事所蕴涵的意趣,多角度增强阅读效果,在诸多《聊斋》版本中可谓别开生面。全书444幅图像严整工细,编印者广百斋主人称“图画荟萃近时名手而成。每图俱就片中*扼要出着笔,嬉笑怒骂,确有神情。”此次重新刊印,插图与题款均保持了原刻本的面貌,力图给读者一个图文并致臻美的观感。

蒲松龄是有非凡的文才的。诗、词、文、赋、通俗戏曲诸种文体,他都曾试其身手,并且皆有可观的成就。他*热衷的是记述奇闻异事,撰写狐鬼花妖故事。这对志在入仕的秀才来说,未免是不务正业,为此他曾受到过友好的劝阻,不友好的奚落。但是,他没有屈从社会的偏见,抱着“纵不成名未足哀”的信念,执著地写作,直到年逾花甲,方才逐渐搁笔。《聊斋志异》是他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制作出来的。  蒲松龄作《聊斋志异》承袭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人传奇的文学传统,但在观念上、作法上却有了质的飞跃。他摆脱了六朝人记叙怪异之事以“明神道”的观念,超越了唐人作传奇重在构想之幻、情节之奇的局限,而是面向现实社会,以生活经验理性,驾驭六朝志怪小说和渗入民间宗教信仰中的神秘意识及其所形成的故事范式,进行文学创作,虚构诡橘绮丽的故事,来针砭现实,抒发忧愤,表达他个人经验、情趣,寄托精神方面的向往、追求。这样,原来六朝志怪小说中的神秘意识及其思维模式,也就转化为文学幻想的方式和材料,狐鬼花妖不再是神秘意识中存在物,而成为幻想文学中的人物形象;神仙也不再是宗教意识中不可亵读的神圣超人,而成为观照人间官僚或某类人的幻设形象,多半寓批判之意。由于摆脱了宗教迷信意识的束缚,蒲松龄便获得自由,更充分地发挥了真幻相生、虚实互渗的艺术潜力,编织出了许多比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人传奇小说更加瑰丽、灵动而饶有生活意趣和现实意义的故事。  这部图咏本较之元明以来小说之插图绣像显然更为严整工细。编印者广百家斋主人称:“图画荟萃近时名手而成。其中楼阁山水,人物鸟兽,各尽其长。每图俱就篇中*扼要处着笔,嬉笑怒骂,确有神情。”虽有自谀之嫌,但观书中图画均工笔勾画,技法圆熟,构图协调允妥,在明清白话小说之插图中称得上上品,诚非访间劣手所能为之者。咏诗大约出自广百宋斋主人笔下,虽然不能说首首切中故事之肯綮,境界高妙,但其中也多有或直或曲,出语蕴藉,道出聊斋先生之心思者,大体看来不失水准。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