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坚持写文章看多家之言,提高了理论水平;写日记,积累了素材,这都仅仅是搞科研的准备工作。搞科研,主要的工作形式之一就是写文章。教师这一职业决定了每位教师都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机会,但有机会是一回事,有没有科研能力是另一回事。写文章就是抓住机会、利用机会进行科研的有效途径。人一旦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待他的本职工作,那么无论他的工作多么平凡,都会有无穷无尽的研究价值,同时也就有无穷无尽的乐趣。大的远的不说,每天的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班级管理尽可以写成文章,写成调查报告、教学杂感、实验报告等等都行,如:《谈今日6节课的节奏》、《数学课堂纪实》、《语文课堂学生兴趣分类》、《45分钟学生注意力变化》、《不同性格学生自习课表现异同》、《5分钟记忆力比赛结果分析》、《男女同学自习课自制力比较》、《课间操动作到位情况与学生性格的关系》、《眼保健操乐曲与学生动作协调状况分析》、《长跑过程中学生的耐力比较》……单是一堂语文课,就可以从多侧面、多角度选材写成文章。如,学生因性别、性格、智力、体力、兴趣、爱好、基础的不同,在课堂上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均有不同,这就可以分别写出几十篇文章。总之,不是生活中缺少科研内容,常常是我们自己缺少发现科研内容的能力。常有人以为,写是输出,输出是有资历、有经验、水平高的人做的事。青年人写文章,常被无知的人讥笑为:吃了一把草,便想挤出两杯奶;自身只有一杯水,却想往外倒一桶。我总认为,写作既是输出,也是输入。因为要写,要发表自己的见解,通常就要先看别人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认识的。比如我写《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就要先看教育理论家对这一问题是怎么谈的,有哪几派不同的观点,还要看富有经验的老师和前辈是怎样做的,我和人家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显然这样学习理论与经验,比平时随意翻翻,吸收与消化的结果都要强得多。写文章又是输入实践经验的一种方式。人平时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往往不够强。如果写《谈培养学生的效率感》这篇文章,那么这个学期就会制订出一系列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效率感的计划、措施。这个学期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就明确得多。实践一个学期后,按提纲写文章,总结本学期的得失利弊,边写边明确了下个学期的措施、计划。这样,下个学期的实践效果一定会好于本学期。坚持写文章确实有助于输人教学能力,绝不像有人认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