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新世纪的修志思考送旧迎新,本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在旧世纪做了些什么,到新世纪又将做些什么,确是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当我们面临新世纪的到来,对于修志领域不仅要回头看过去,更要向前看未来。过去近半个世纪的首届新志事业,可以说成绩斐然、成果丰硕。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绝非任何人所能否定。数千部新志、数百部方志学专著和数万篇论文,使中外学者无不叹服。这是当代中国*宏伟的文字工程,据一种官方数字宣布,截至50年国庆,已出版面世的新志约4000部左右,完成了预期目标6000部的三分之二。它体现了新一届修志事业空前繁荣,达到了历代修志的新高度。**届修志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总体规划,分头进行;二是反映全面,突出特色;三是具备时代气息。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体例不划一,断限过于参差,字数过多,成稿与出版间距过长。有人说:“已经出版的志书质量很不整齐,一些志书存在的缺点和问题还比较突出,如史实不准,取舍不当,语言不精,校对粗疏,甚至对某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记述不够客观”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逐一解剖,但决不应如某些自以为是权威那样,对第一届修志事业大加指责,而应客观认真地对**届志书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总结其经验教训,用以指导第二届修志工作所遇到的问题。这是新世纪给我们的**大任务。但是新世纪等待我们的更大任务是如何修好第二届志书。官方和不少修志人士都在说这是“续修”,这种提法不准确也不便运作,因为规定20年修一次,那么一续、再续、三续以至无穷的续,将给后来造成某些麻烦。所谓“续修”既不是只与前一届志书时间衔接的“志续”,也不是全盘否定前者的“重修”,而是一次有修订、有继续、有创意的新一届修志,所以定名为“第二届修志”,应是比较切合实际,便于运作的。不过,对这类问题目前尚有多种不同的意见,如:1.有人认为“续修”就是“新修”,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有一定道理,因为第二届修志必然有其创新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抹杀对前届修志继承的另一面。用新修来代替续修似乎易于混淆概念。因为当年首届修志时,有一个口号是“总结旧志,创编新志”,而且新与旧是一个相对概念。如第二届称“新志”,则今后“续修”,是否都以“新志”名之?2.有人认为**届修志的理论准备和资料准备都不足,体例设计陈旧,很多志书没有达到新编志书的要求,所以“续志”应当通贯古今地重修。这显然是没有充分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