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CIP号:2017271231

书号:978-7-03-055106-1

出版地:北京

出版时间:2017.11

定价:¥118


简介

通过野外调查与样带定位长期监测,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C、N、S、P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不同植被类型湿地稳定性与元素分异的关系。利用野外台站及野外定位试验场,系统的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滨海优势植物群落的生源元素的生物累积过程与残体归还释放过程,建立了生物累积与分解释放模型。通过野外原位实验、实验室模拟控制实验及同位素示踪试验,揭示了黄河三角洲典型滨海湿地生源元素的硝化过程、矿化过程、吸附-解析过程等关键过程和规律。估算了滨海湿地系统各分室C、N、S、P储量,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典型滨海湿地C、N、S、P循环模式。在野外定位观测场,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和微气象观测系统,在生态系统尺度上分析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交换过程,明确了滨海湿地NEE的日变化以及季节变化特征,并探讨了环境因子对生态系统CO2交换的影响,以及阴晴天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NEE动态的光响应和温度响应的影响,估算了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明确了黄河三角洲芦苇滨海湿地的碳源/汇功能,揭示了湿地开垦农田后碳源/汇功能转变机理。利用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的逐日气温和降水量插值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水、温长序列变化特征,并采用了重标极差(R/S)分析法计算了各气象序列的Hurst指数,用以表征未来演变与过去趋势的相关程度。应用RS和GIS为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平台,阐明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在考虑滨海湿地的碳汇功能的基础上构建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价值评估的指标体系,估算了其生态价值,并预测了区域未来30年的生态价值动态变化。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