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为2015年国家西部项目结项课题。研究深入河湟地区,分析河湟通道的地理环境因素、历史进程中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留因素、族群演变中的互动因素等,研究得出“假西番”族群是河湟地区社会文化涵化的典型模式。就族源与文化而言,混合了羌人、小月氏人、匈奴人、汉人、鲜卑人、吐谷浑人、吐蕃人、蒙古人等,在社会文化涵化上具有突出的代表性。该研究系统地从历史性和共时性,从地域性和民族性中研究了区域文化中文化涵化的作用和规律,建构族群互动在一个地理单元复杂、民族交往频繁、多民族混居的区域中发生文化涵化的理论。“假西番”族群文化模式是河湟地区历史进程中的社会文化涵化的代表性模式,研究探索一种社会文化涵化的特殊模式,研究文化涵化演进中的历史的积淀,作者从自先秦以来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中选择对今“假西番”族群文化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古代民族族群历史演进与文化融合入手,对河湟地区的社会文化涵化规律性特征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