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传统三礼学与中古礼制史两个研究领域相对隔绝,本书尝试融汇传统经学、现代儒学、礼制史以及文献学,立足于文本诠释来还原先秦儒学中关于礼的哲学建构,从经学、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古礼制流变作出新的解释。本书由四个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在“《礼记》与孔荀礼学中的‘义数之辨’”“中古郊庙制度流变的经学背景”这两章中,贯穿的是对“义与数”这一礼之哲学层面最基本问题的关注,礼的内容与形式(也就是传统礼学所谓的“义与数”或“情与文”)间的关系问题,肇端于孔子学说中的仁礼之辨,更与孔荀二家的政治哲学理论有密切的联系,在《礼记》中也是最常涉及的话题之一,但是对于诸如“礼之所尊尊其义”“礼以义起”“忠信之人可以学礼”等命题,现代研究者的理解往往仍受古代经学家重义轻数的影响,本书则从对《礼记》诸篇相关文本的诠释入手,廓清了“重义说”对经典文本的曲解,进而联系孔子学说中的道与义、荀子提出的“礼义文理”,揭示了孔子人道论中固有的两个层面,并以此为线索勾勒出了“义数合一”思路在先秦礼学中的发展脉络。中古郊庙制度研究则是对“义与数”这一问题在礼制史领域研究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