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程千帆/等主编:闫昭典/等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1999-12-02 |
特色:
片断:一般知识分子从事学术研究,则要依靠私家藏书,如赵明诚撰《金石录》一二十卷,就是据所藏三代鼎彝及汉唐以来石刻写成的。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谈到了他们的藏书及写作情况:“《金石录》一二十卷,赵侯德父所著书也。余建中辛巳(一一○一年)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后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校勘、整集籤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緻,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在金人陷青州、其十余屋藏书及古器物皆为煨烬后,“犹有书二万卷,又金石刻二千卷”。②孙庆增著《藏余无他好,而中于书癖,家藏卷帙,不下万数,虽极贫,不忍弃去,然圣贤之道,非此不能考證。数年以来,或持橐以载所见,或攜箧以志所闻,念兹在兹,几成一老蠹鱼矣。同志欲标其要,竊不自量,记为八则,其当与不当,冀有识者谅之。①在中国历史上,学者们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文献整理工作,无论校勘、注释、编目,还是辑佚、匯编,都离不开公私藏收。如明永乐元年(一四○一年)七月,成祖朱棣曾对翰林侍读学士解缙等说: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篇帙浩穰,不易检阅;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韻,庶几考察之便,如探囊取物。再赏观《韻府》、《回溪》二书,事虽有统,而采摘不广,纪载太略;尔等其如朕意,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