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共和国领袖故事

作者中国国家博物馆 编著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6-01

特色:

1905年底,19岁的朱德**次离开了养育他19年的家乡,和几个同学一起走出山沟,到顺庆府(今四川南充市)求学。这时,清政府标榜推行“新政”,宣布停止科举考试,普设蒙小学堂,各种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遍及全国。1906年春,朱德进入南充县官立两等小学堂,半年后,又考入顺庆府官立中学堂。这所学堂是一批从日本留学回国的革新派人物办的。学校设置的课程有:国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外国语、法律、修身、国画、体育等,老师大都是进步的革新派。他们在讲课或交谈中,经常向学生灌输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思想,抨击清政府。学堂的监督就是后来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的张澜先生。他是一个反清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同盟会会员,留学日本时,因反对慈禧太后,被清朝驻日使馆押送回国。他经常慷慨激昂地鼓动学生:“要亡国灭种了,就是牺牲身家性命,也要去救国家。”朱德十分敬佩张澜,经常和同学们到他家里畅谈国事。朱德的老师刘寿川也是仪陇人,他们师生二人关系很密切,经常在一起促膝谈心。刘寿川向朱德介绍了明治维新如何使日本走向先进,科学给日本带来生机,唯有科学才是救国之本,而只有变法维新才能发展科学。先生们这些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言论,给朱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逐渐领悟到,应该像张澜先生说的那样,不惜个人的身家性命去拯救国家、拯救民族。在当时“强身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朱德接受了刘寿川先生的建议,决定到成都去求得更多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1907年初,朱德来到成都,考入四川通省师范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他之所以选择体育专科,一是因为他身体素质好且又有兴趣;二是因为他相信体育可以增强国人体魄,将来做一名教师,使千千万万中国人不再做“东亚病夫”。 这个时期,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随着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西方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政治学和自然科学愈来愈多地传入中国。朱德在体育学堂里见到了不少新报纸、新书籍,也接触了许多新思想、新事物。这给为寻求救国救民之道而来的朱德带来了希望。有一次,不知是谁把一本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塞在他的枕头底下,他仔细阅读之后,又悄悄塞到另外一个同学的枕头下。他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同盟会会员,但经多方探听,没有谁告诉他有关同盟会的情况,他感到很失望。这时,“推翻皇帝建立一个好国家”的思想已在他脑海里悄然产生了。 为了实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