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中的中国人:西方的中国形象

作者(美)E.A.罗斯 著,公茂虹,张皓 译
出版社
出版时间暂无

特色:

中国一瞥中国具有欧洲中世纪时代的种种特征。所有城市都有围墙,时至今日,这些围墙和城门仍完好无损,并有效地发挥着作用。满洲人是中国的统治者,他们总是把军队的营部安置在带有城墙的要塞城市中,一旦猝不及防的叛乱发生,他们便退人营部中避难。城市的街道狭窄、弯曲、凹凸不平、肮脏不堪、臭气熏天。在华北,街道上一些仅供载客用的硬板马车川流不息,马车实际上是由骡子拉着。而在那些种植水稻的地区,人们并不喂养骡子,所以,在这些地区的城市中,人们只好步行或以手推车代步。几乎没有维护城市公共交通的任何规定,所以,街道为个体商贩占据,几乎不能通行。店主们在货架前设有柜台,用篮子和篓子组成的货摊排列在街道两边,带着劳动用具的手艺人充塞其间,致使一条6英尺宽的街道拥挤不堪。要不是官方规定必须为来往的坐轿留出过道,道路会更加狭窄。狭窄的街道总是拥挤不堪,给旅游者留下的印象是:城市中人口众多且高度密集。城市中的建筑主要是平房,除北京外,中国的其他城市面积很小。外国旅游者为了追求文学效果,在他们的游记中随意夸大了中国城市中的人口数量。这些不可靠的统计数字,都是旅游者随意猜想的结果。直到*近,城市中才设置了维持公共秩序的警察。他们身着黄褐色卡其布服装,手持警棍在街上巡逻。但这些警察的能力在骚乱发生时从未得到过证实。在广州,人们所看到的士兵是这样的形象:无精打采,赤着脚,面色和善。他们绝对不能体现出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城市中没有公共用水。在那些位于河边的城市中,未经处理的河水便是居民的公共用水。每天专门负责挑水的人把河水分送到家家户户,从桶内泼出的水整日把通往河边的石阶打得湿漉漉的。当挑来的河水过于浑浊不能饮用时,人们一般用装有明矾块并带有小孔的竹筒在水中搅拌几下,使水慢慢澄清。P1-2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