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看一看高僧传和灯录,不难发现,求法者为了获得正法,几乎是置生死于度外的。在他们看来,法就是他们的生命,就是他们生命的寄托。正是在这种敢于为法殉命的强烈愿望的驱使下,历代无数的求法者,演出了一曲曲激动人心的悲壮故事。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讲到,二祖慧可在达摩祖师那里求法,经过九年,红雪齐腰,*后才得到达摩祖师的印证。试想,当初二祖若没有这种以生命相托的精神,决不会有后来立雪断臂的举措,因而也就不会有生命的觉悟和慧命的承传。因此,我们要记住,求法决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情,决不是听了某位法师三言两语之后就万事大吉的,必须有一种以身家性命相托的殷重心。当年,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也是这样。大家可能听说过“雪山大士”的故事。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曾在雪山上修行,人称“雪山大士”。有一天,他听到一个人在唱一首偈子,只听到前两句,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他觉得这首偈子很重要,于是走到那人的跟前,希望能听到后两句。那个人是谁呢?原来是帝释天示现的一个魔王。雪山大士不管这些,一心只想听到后半首偈,于是就对魔王说:“您刚才唱的这个偈子法意很究竟,您是从哪儿学来的?下面应该还有内容。”“下面确实还有内容”,魔王回答说,“可是我肚子饿了,没有力气说出下边的两句”。雪山大士就问:“您要吃什么呢?”魔王答道:“别的东西我不吃,我就要吃人。”雪山大士就说:“要吃人可以,您先把后两句说给我听,我就让您吃掉。”于是那个魔王就说出了后两句:“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雪山大士听了,很欢喜,遂把自己的身体合给魔王,让他吃掉。古人求法就是这样,不惜生命,用生命来换取佛法。这种求法的殷重心,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佛弟子,若真的从内心深处生起了这种殷重心,以生命相托,何愁不能开晤?何愁不能解脱?在我们这样一个断灭见非常流行的时代,提倡以生命相托的求法精神,也许有人会对此提出质疑:若为了两句偈而合弃自己的生命,那我不是不能再修行了吗?下一辈子谁知道会怎样呢?等等。如果说你还有这种种疑问,你将永远没有开悟的可能。我们知道,生命是永恒的,我们这一期生命只不过是无穷的生命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而已。今生我们能听闻佛法、修行佛法,下一辈子,我们还能够接着修行,能够成就法的人格,使自己的生命和佛法融为一体,那样,我们的生命就不会再在生死中迷惑、流转,去受种种烦恼和痛苦。所以古来的人,相信轮回、相信生命的永恒,不管是为了直接的闻法,还是为了众生求法,都能够坦然地以生命相许,具有一种为法忘躯的大无畏精神。P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