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大学.中庸(中国家庭基本藏书.诸子百家卷)

作者李浴华,马银华 译注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1-01

特色:
半部《论语》治天下。 ——语出《鹤林玉露》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程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纲领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八条目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因此,《论语》又是若干片断和篇章的集合体。这些篇章的排列顺序没有什么道理,而且绝非出自一个人的手笔。通行的说法是,《论语》一书有孔子弟子的笔墨,也有孔子再传弟子的笔墨,*后由曾参的学生所编写。 《大学》是儒家阐述治国平天下的一篇政论文,它的主要思想是“修已以安百姓”;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一条纲领,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 《中庸》的作者子思(前483-前402),姓孔,名伋,字子思,他是孔鲤儿子,孔子的孙子,被后尊为“述圣”《中庸》的主题,在于阐述中庸之道*完美、*高的道德。同时,在方法论上,它又倡导在认识、处理问题时,选择一个正确的立脚点,既反对“过头”又反对“不及”;从宇宙观看,《中庸》主张“天下合一”;从政治观看,《中庸》主张人治、德治,《中庸》倡导在“诚”的基础上,采取“博学之、审问学、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