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二、经济领域:市场竞争显智慧 相对于传统社会来说,现代化社会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一般来说,现代化社会在经济上的特征是市场经济,而不是自然经济或计划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不论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和社会的运转轴心转为经济。经济生活成了全社会的核心领域,是人们日常关注的焦点,商品原则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渗透到文化艺术和道德情感这类它本不该插足的角落。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与之相适应的“以经济为本位”的思维方式便应运而生,其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经济发展是头等大事,是一切工作必须围绕的中心;第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某种理论、主义或原则只有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并产生对人民群众有益的效果,才是值得我们坚持和倡扬的客观真理;第三,更新人才观念,只要学有专长的人才都应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而不必斤斤计较其宗教信仰、性格癖好等方面的问题。 在现代化社会或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体是多元的,各主体之间不是一种纵向的金字塔关系,而是一种横向的平等关系。主体与主体之间的横向竞争成了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之一。 竞争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竞争,智慧和创新才能派上用场。即使在传统社会,一旦社会竞争激烈起来,“谋士”和“点子”也会大走红运,像春秋战国时的“养士”,三国时代的“三顾茅庐”等。 企业竞争的三阶段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从经济发展史的过程来看,企业竞争的重点不断发生转移,并且出现了三个不同的竞争阶段。 在**阶段,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它们重点进行的是物质领域的竞争,争原料、争设备、争市场。因为这些东西与企业效益直接联系,一旦竞争成功,效果会立竿见影地显出来。 在第二阶段,企业看到了“物”是死的,而人是活的,企业有了人才就能迅速发展。于是人才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重点,许多大公司使尽一切方法延揽人才。比如美国通用公司为了得到一位优秀的电气工程师,在多次“挖墙角”没有挖到的情况下,不惜花费巨资,把那位工程师所在的公司整个买了过来。 在第三阶段,企业认识到“人才”分为两种,一种是技术型的,另一种是智囊型的;前者请来就能用,马上见效益,而后者尽管投资大、收效慢,但却能够对企业的整体效益和长远发展产生无法估量的价值。于是,智慧型人才在市场上成为竞争热点,咨询、策划、顾问之类也成了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