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宇是中国传统以至近代乡村的重要标志,也是民众走出家门后主要的信仰活动地点。本书即以上党为区域范畴,以建庙立祀为核心探讨中国乡村的民间信仰。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为概论,探讨民众建庙立祀的目的、组织参与者、社会变迁下庙宇与祭祀的命运。第二章探讨庙宇分布的原则及围绕庙宇展开的集体祭祀活动的类型。第三章探讨集体祭祀仪式的流程及其体现的民众历史观、人物观。第四章探讨在信仰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的群体的源流演变及各群体的相互配合。第五章探讨在男性因素占据主导的信仰活动中,女性因素是如何进行反限制活动并实现“阴阳和合”的。本书认为,上党民间信仰内容丰富又有内在逻辑,同时具有相当强的适应能力,故而能历经时代变迁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