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魅力名城

作者隋晓左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1-01

特色:

河北省 塞外避暑胜地——承德 城市档案 城市类型承德海拔340米,四面群山环抱,市区北边有避暑山庄,外围有“外八庙”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塞外山城。 建城时间雍正元年(1 723年),清政府在承德创设了这里*初的地方行政机构,当时叫做热河厅。 地理位置承德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滦河之北,武烈河西岸。距北京2 5 O公里。历史隧道 承德一带,历史上就是各族人民聚居的地方。殷商时期这里为山戎、东胡等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地,为西周分封的诸侯之一一燕侯的势力范围。战国时代,这一带隶属于燕国设置的渔阳、右北平、辽西三郡。秦统一中国后,这里仍属渔阳、右北平、辽西三郡。从西汉到南北朝,先后有匈奴、乌桓、鲜卑等族在这里居住,地属幽州。 唐初,曾设置饶乐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管理这一带的少数民族。辽、金时期这里主要是鲜卑、库莫奚、契丹等族聚居。元朝统一后,承德一带属于上都路的兴州兴安县、宜兴县。明初,隶属于北平府,后改北平行都司。 清朝建立后,承德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王朝在南方平定三藩之乱后,根据政治上的需要,把注意力转向北方。在古北口外设置围场,以训练满、蒙八旗军,保持部队的战斗力。自康熙四十一年(1 702年)开始,先后沿北京至承德、承德至围场的途中修建了八处行宫。 康熙四十二年(1 703年)以前,在今承德市只有一个小聚落,名叫热河上营。康熙四十二年,在热河上营北面开始修建热河行宫,即避暑山庄。至四十七年初具规模,乾隆五十五年(1 790年)全部竣工。此间,自康熙五十二年(1 713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 780年)先后兴建了外八庙古建筑群。康熙从四十七年(1 708年)始,乾隆每年夏初,总要到避暑山庄住四五个月,多至半年,极少例外。避暑山庄成为乾隆活动*多的地方。在避暑游乐的同时,乾隆也处理大量政务。当时来自蒙古、青海、新疆的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上层人物,西藏、四川的藏族、苗族及台湾的高山族等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先后到避暑山庄来朝觐,接受乾隆皇帝的封赏和共商国事。 乾隆中叶后,邻国朝鲜、老挝、安南(越南)、缅甸等国使节以至国王也都来避暑山庄进行友好访问。甚至英国使者也到山庄谒见乾隆,要求通商贸易。避暑山庄遂成为清政府的第二政治中心。 随着避暑山庄的建成,地方行政机构和八旗驻防机构也逐渐建立起来。雍正元年(1723年)创设了这里*初的地方行政机构热河厅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