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学道的人总是很多, 得道的人总是很少 道林在杭州秦望山修行时,筑巢于山中的松木之上,所以有“鸟窠禅师”之称。另外,也因为他的居处旁边有许多鹊鸟在此栖息筑巢,人们因此也称他为“鹊巢和尚”。 元和十五年,大诗人自居易出任杭州刺史。白居易对禅宗非常推崇,听说高僧鸟窠住在秦望山上,非常高兴,决定抽空上山探问禅法。 一天,白居易上山来参访鸟窠禅师。他望着高悬空中的草舍,十分紧张,很关心地对禅师说:“您的住处很危险哪。” 鸟窠禅师却不屑一顾地说:“我看大人的住处更危险。”白居易不解地问:“我身为要员,镇守江山,深受皇帝重用,有什么危险可言?” 鸟窠禅师回答说:“欲望之火熊熊燃烧,人生无常,尘世如同火宅,你陷人情识知解而不能自拔,怎么不危险呢?” 的确,政治家的处境真是危机四伏,像是贬职、垮台、革职或被诬陷当替死鬼等等,早已屡见不鲜。白居易也正是因为被贬职从京城来到杭州的。 自居易似乎有些领悟,转个话题又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禅师回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听了,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道理,原来是如此平常的话,感到很失望地说:“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呀!” 禅师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听了禅师这番话,白居易完全改变了他那自高自大的傲慢态度。 【醍醐灌顶】 欲望之火熊熊燃烧,人生无常,尘世如同火 宅。很多人明白其中的道理,却不能自拔。很多道 理都非常简单,但施行起来却不容易。因此,学道 的人总是很多。得道的人总是很少。 所有的果实 都曾经是鲜花 有一个和尚时常轻视饱经风霜的老人。 一天,他和师父同游郊外的林园。青年和尚顺手摘一朵鲜花,说道:“师父,我们青年人就像这朵鲜花一样,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你们老年人,怎么能和青年人相比呢?” 师父听罢,沉思了一会儿,在经过果树林旁的时候,顺便摘下一棵核桃,托在掌心里,说道:“孩子,你比喻得不错。如果你是鲜花,我就是这干皱的果实。不过,事实告诉人们:鲜花,喜欢让生命显露在炫目的花瓣上;而果实,却爱把生命凝结在深藏的种子里!” 年轻和尚还不服气:“要是没有鲜花,哪儿来的果实呢?” 师父哈哈大笑:“是啊,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却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够成为果实!” 【醍醐灌顶】 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够成为果实,只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