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威廉姆·柯特林格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2002-12-01 |
特色:
近日,一本“奶酪”级的畅销书登陆中国掀起一场国人对“三病”(文明病、社会病和企业病)思索,这就是*近在欧美引起巨大凡响的畅销书《非猫非鼠》。本书在美国引起轰动主要是因为以哲学通俗化的方式,让人们从精神层面反思自己的内心,*后严肃地问自己:我们每天正在拼命追求的一切是不是真正想要的东西?怎样才能缩小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本书的作者威廉姆·柯特林格博士曾经做过多家美国和澳大利亚监狱的心理矫正师,他发现无论是囚犯还是“正常人”都存在许多错误和混乱的精神状态,这就是本书揭示的“非猫非鼠状态”,这些状态诱导出许多错误的行为,使我们远离自己的梦想,*终还是得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他一直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有效地矫正这些状态,经过一生的思考因为这本书是威廉姆·柯特林格博士的*爱非猫非鼠:喻指人类尤其现代人给自己设下的各种精神圈套,是当代社会一切不成功的根本原因。人们时常忘记了自己做事的初衷,而终日与自己设下的精神圈套苦苦博斗,无法过一种更平衡,更健康,更成功的生活。他们不断制造混乱,甚至无法认清自我,其结果是现实与理想的距离越来越远。这种在现代社会普遍呈现的猫不猫、鼠不鼠的不平衡的生活和思想状态,就是本书揭示的非猫非鼠。本书与《谁动了我的奶酪》的关系柯特林格博士曾为监狱囚犯写了一本共14页的小册子——《缩小差距》,该书以印刷品、讲议和手抄本的形式风行全美,被个人和企业广为推崇,美国波音公司、通用汽车、安利等著名大公司还将其列为员工培训的必读教材。斯宾塞·约翰逊在写作《谁动了我的奶酪》前曾读过《缩小差距》,他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并深受启发,后来斯宾塞·约翰逊在他与威廉姆·柯特林格的共同好友肯尼思·布兰查德的鼓励下,引用了《缩小差距》的某些观点,写出了《谁动了我的奶酪》。《缩小差距》一书正是本书的“原始版本”。所以本书的出版能使中国读者全面了解“奶酪哲学”的发源与发展。这个近似真实的故事讲述了两只顽皮淘气的暹罗猫与两只聪明绝顶的老鼠结成一种“不可能”的秘密关系,在它们的“人生”之路上*终结成密谋。它们有一个秘密计划那就是使生活在制造混乱与恢复秩序之间来回交替,让“每个人”对这样的生活都困惑不已,分不清谁是谁非,在七种精神圈套种苦苦挣扎。读完这个故事你就会发现,其实我们现代人正是处在这种错误的状态中不能自拔,这种状态就是非猫非鼠状态。按照书中提供的方法呢就能缩小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在个人生活和事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