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

作者俞孔坚 著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3-01

特色:
本书共分三篇。城市篇是全书的*主要部分,11篇文章揭示和批判了中国近二十年来城市建设的种种误区,特别是盛行于大江南北各大城市的、荒诞不经的“城市化妆”运动,挥霍浪费无度、缺乏人文意识和环境意识的大型公共建筑,目标单一、缺乏土地伦理和系统科学理论指导的城市规划建设及江河治理工程,等等。田园篇侧重乡土中国。这些文章警告,当我们已经毁掉一个个富有特色的旧的乡土城镇之后,我们又将毁掉一个个更富有特色,充满生态与人文价值的广大乡村和田园。乡土景观平凡而真实,虽为下等文化且不曾被国家或地方政府所保护、所珍惜,却绵延数千年而生机勃勃,是“生存的艺术”,也是草根信仰之基础,是和谐社会之根基。遗产篇则在“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新伦理与新美学之下,认识和评价我们的遗产,旨在跳出传统的文物概念,跳出贵族文化的价值观来认识平民的、足下的文化。

本书强调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绝不应是表面的化妆和美化,而是在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是在创造人类审美的而又是现实的生活场所、安全而健康的生态系统、富有意味的物质与精神空间,即天地-人-神和谐的人居环境。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中两篇在社会发展历史与国际视野里,以国际城市景观建设,特别是一个世纪前的美国城市美化运动的教训为鉴,直言目前盛行于大江南北的城市化妆运动乃是城市景观建设之误区,是在重蹈西方城市建设之覆辙;是封建君主意识、暴发户意识与小农意识的综合症。有必要唤起全社会,特别是城市建设决策者的注意。   不破则不立,破是为了立。在下篇中,作者倡导城市景观建设应尊重自然、尊重人和尊重地方精神。首先从战略高度为城市建设决策者指出了一条通向未来光明之路,即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它如同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样,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而要建立这样的生态基础设施,必须有"反规划"的思想意识和长远的战略眼光。   面对在急速城市化时代里迷途的城市景观幼儿,本书呼唤其灵魂的回归:自然的回归、人性的回归和地方精神的回归。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