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新经济浪潮冲击下的企业战略

作者[美]菲利普.艾文斯 托马斯.沃斯特著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1-01

特色:
因特网的迅速发展给传统经济带来巨大变化和无限商机,也为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或称新经济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新经济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其范畴大体上应包括制造网络硬件和软件的产业、经营网络的公司,如ISP、ICP以及传统产业和网络结合后的新的形态。重要的不是对新经济的定义,而是对于这些新经济现象要有及时的观察、认识和分析,从而抓住机遇,推动不同领域的人们去适应新经济。   因特网的发展,使信息的收集、发布、传递和使用的成本大大降低,缩短了人们与信息的距离,使大、中、小企业乃至个人同时享受均等机会的信息,真正达到在信息面前人人平等。从而导致原来的信息途径本质性地改变,使人们自觉地采取了*短的信息传播路径。近似于物理学的“*小作用量原理---就像光选择*短的路线。”   网络业的巨大冲击,使一些传统企业发生解体,同时也引发了不同企业间的重组。这使人们不由得联想起20世纪初叶,人们发现核裂变的情形:人们*初用中子打入一个铀核,以期产生一个超铀元素,但是对不同的铀同位素,却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有时会产生新的超铀元素,而更多的时候则打碎了铀原子,产生新的碎片(新的元素)。起初人们对这种物理现象的认识难以理解,幸而爱因斯坦已经提出了“质能关系式”运用他的理论,不仅使裂变现象得到充分的说明,也令核裂变以及核聚变的现象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因信息高度发达而引起的新经济现象被称为新经济学。“新经济学”这门学问究竟有多么深厚,尚待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积累,就像对核裂变与核聚变现象的解释一样,得有“网络与新经济”的“质能关系式”的问世才能完成,当然,我们不能期望社会科学像物理学那样有精确的公式,但是,的确需要有新的理论应运而生。传统企业的解体并非坏事,解体带来了经济结构的重组。   有一个年轻的网友戏谑:“人有多大胆,网有多大产”这虽然是一句笑话,但却有许多人愿意信以为真。如果你兴趣所至,又有精力,一天收集100篇有关网络经济的评论不足为奇,但这会令你眼花缭乱,不知所从,也许会不自觉地被淹没在如海的信息中。也有人并没有花时间去深刻认识信息和网络的真正意义,就忙着开始“网络行动”,不仅把许多问题与网络挂钩,还急于由网友变为网络投资者,似乎“触网必发”,以为罩上了网络的光环,就会财源滚滚,殊不知网络的真正意义正在于与传统产业的有机结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虽然不能把网络业完全视为“毛”,但是,没有传统产业,网络创造新经济的意义也将不复存在。   透过网络经济现象,洞察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是至关重要的。菲利普.艾文斯和托马斯.沃斯特的这本《裂变:新经济浪潮冲击下的企业战略》是一本有深刻见解的书。他在书中不仅解释了“信息经济与实物经济”“信息的丰富性与受众量”等许多新的概念,还剖析了传统产业与网络经济的碰撞与结合,勾勒了未来新经济的发展前景......   一本好书自有出版家能看中,上海远东出版社和五洲传播出版社同时看中此书,证明他们英雄所见略同。此书就由两家出版社联合出版。我想,它对企业领导者、关心并参与网络发展以及那些深刻观察股市的人都是有用的。   作者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在因特网时代,一切都是短跑,”在中国即将进入WTO之际,我们要思考:在WTO的漫长跑道上,中国人如何处理好短跑与长跑的关系,不仅跑得快,而且有耐力。

这是一本出色的企业战略指导用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为此书作序、香港小超人李泽锴为其作跋,评价“该书以一个清晰而广博的视角阐述了因特网对商业社会方方面面持续性的推动作用,无论对我理念及我事业的发展,该书都影响颇深.......它代表了全球化经济的一种新的模式,于我在中国的发展尤为重要。”   本书的两位作者均是波士顿顾问公司(BCG)高级商业咨询人士,此书的内容便是在他们首次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获奖论文《战略与新型信息经济》的基础上,对其观点的又一次突破性论述,它明析新经济下企业竞争中的根本性变化,提供了企业实际运作指南,为您构建起全新的战略思想,*大限度地利用塑造竞争优势的新力量。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