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卡耐基说:“好口才是社交的需要,是事业的需要, 是生存的需要。它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你赢得事业成功常变常新的资本。”只要把握好说话的分寸,你就掌握了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人们常说:“心实不能仕途,言拙难会经济”,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成功者都会表现出妙语连珠、出口成章的基本素质。在这个世界上,利益总是随着人的愿望和意思而流动的。而表达愿望和意思的基本工具便是语言,那些说话懂分寸的人大都伶牙俐齿、把各种愿望和意思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把各种利益顺理成章地聚拢到对自己有利的方向上来。可见说话的分寸对个人价值的实现、人生成功的作用是难以估价的。
说话必须有尺度 人与人之间沟通,懂得如何说话、说些什么话、怎么把话说到对方心坎里,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地方。嘴上功夫看似雕虫小技,却有可能因此扭转你的一生。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平定天下之后,开始论功行赏。这可是关乎后代子孙的万年基业,群臣们自然当仁不让,彼此争功,吵了一年多还没有吵完。 汉高祖刘邦认为萧何功劳*大,就封萧何为侯,封地也*多。但群臣心中不服,私底下议论纷纷。 封爵受禄的事情好不容易尘埃落定,众臣对席位的高低先后又群起争议,许多人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伤,而且率兵攻城略地,屡战屡胜,功劳*多,应当排他**。” 刘邦在封赏时已经偏袒萧何,委屈了一些功臣,所以在席位上难以再坚持己见,但在他心中,还是想将萧何排在首位。这时候,关内侯鄂君已揣测出刘邦的心意,于是就顺水推舟,自告奋勇地上前说道: “大家的评议都错了?曹参虽然有战功,但都只是一时之功。皇上与楚霸王对抗五年,时常丢掉部队,四处逃避,萧何却常常从关中派员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楚、汉在荥阳对抗好几年,军中缺粮,也都是萧何辗转运送粮食到关中,粮饷才不至于匮乏。再说,皇上有好几次避走山东,都是靠萧何保全关中,才能顺利接济皇上的,这些才是万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个曹参,对汉朝有什么影响?我们汉朝也不必靠他来保全啊?你们又凭什么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张萧何**,曹参居次。” 这番话正中刘邦的下怀,刘邦听了,自然高兴无比,连连你好,于是下令萧何排在首位,可以带剑上殿,上朝时也不必急行。而鄂君因此也被加封为“安平侯”,得到的封地多了近一倍。他凭着自己察言观色的本领,能言善道,舌灿莲花,享尽了一生荣华富贵。 说话,要懂得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说了,还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材实料,如果没有真知灼见,从也嘴里吐出来的话也许能一时吸引他人,却不能一世蒙蔽他人。 说话要有尺度,尺度拿捏得好,很普通的一句话,也会平添几许分量,话少又精到,给人感觉深思熟虑。而说话的尺度决上定与你谈话的对象、话题和语境等诸多因素的需要。换句话说,要言之有度。 有度的反面则是“失度”,什么叫做“失度”呢?一般说来,对人出言不逊,或当着众人之面揭人短处,或该说的没说,不该说的却都说了,这些都是“失度”的表现。下面我们就简要介绍一些在谈话中禁忌的话题,接触这些话题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