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美国当代文艺评论家弗里德里克·詹姆逊:从今天的目光看,本雅明无疑是20世纪*伟大、*渊博的文艺理论批评家之一。 汉娜·伯伦特:我想把他说成是诗意地思考的人,但他却不是诗人。也不是哲学家。 苏珊·桑塔格:本雅明的行文似乎生来就不能循规蹈矩。他的每句话与上下文都没有紧凑的联系,他的思考和写作风格也常被人们称为格言式的。他总想让每个句子都说尽所有的意思。 作为“欧洲*后一位自由知识分子”,瓦尔特·本雅明细腻、敏感、脆弱的内心是在不停的颠沛流离中度过的。1940年。在他48岁自杀前,他的足迹遍及整个欧洲。使其成为20世纪世界少有的天才之一。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是本雅明*具颠覆性的作品。书中论述了技术革命在当代所孵化的新的艺术样式——机械复制艺术。他从艺术生产理论出发,从制造技术的角度,剖析了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区别。机械复制技术制造了“世物皆同的感觉”,消解了古典艺术的距离感和唯一性。导致了古典艺术的“灵光”消逝,即艺术美境的流失。在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不再以仪式为基础。而是建筑于政治学之上。在本书中。其超现实主义和犹太神秘主义风格,给20世纪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