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撑起明天的中国(人才问题热点透视)

作者温金海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1-01

特色:

人才流失成高校隐忧2005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兰州大学校长李发伸忧心忡忡地说,在过去10年,兰州大学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可以再办一所同样水平的大学。在西部地区,兰州大学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师资队伍水平都是一流的,但近年来人才流失却使这所大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兰州大学的例子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案,近年来我国高校的人才流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中西部地区是人才流失的重灾区。据统计,山西全省高校“九五”期间硕士研究生以上的人才流失达1500多人,这些流失的人才相当于两所现代化大学的师资。山西师大是山西省属五所老校之一,也是山西办学历史较早的本科学校,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该校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流失120多名,其中在职流失的71人,外出学习毕业后未归者51人。在流失的人才中,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35人、博士学位的35人、硕士学位的55人。从年龄结构来看,流失时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72人,35岁以上至45岁的34人,45岁以上至60岁的10人。这些流失人才中,从事外语、计算机、数学、物理、化学以及文史哲各方面的都有。地处太原市的华北工学院,在“九五”期间,人才流失也达160人之多,山西省近20所高校,20世纪90年代以来约有1400名教师调离原校,其中青年教师占调出总数的70%。在调出教师中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比例也在逐年增长,1991年为7.3%,1996年为50.6%,已逾半数。这些人才的流向除少数去了国外,主要是流向东南部发达省、市,还有部分往中西部地区和省内流动。这些人才流失的原因,除少数属于工作需要、解决夫妇分居等,绝大多数与待遇和工作环境有直接的关系。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的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利用高工资和优厚的工作条件争夺中西部地区高校的优秀人才,是造成中西部地区高校优秀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然而,东部沿海的形势也不容乐观。据华东交大的统计,该校调出和不辞而别(讲师及以上)人数2001年为11人,2002年增加到19人,虽然这个数字低于学校引进人才的数字,但流失人员逐年递增的状况着实让学校头痛。一些高校为了防止人才流失,与教师签订协议。但一些教师并不在乎这些协议,宁愿“花钱买自由”。华东交大处理的违约事件中,违约教师缴纳的违约金,*高金额不过8万,这个数字对于知名教授而言并不多,一些教授坦言:“这点钱我们一年就可以赚回来!”据了解,在现实中,很多违约金并不 ……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