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本书分为三篇:上篇——信用与信用制度理论。研究信用与信用制度内涵与外延、特点、功能,信用制度历史沿革及其对比,分析信用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工、负作用。阐述中国信用制度的建立、中国信用制度的缺失表现、中国信用制度缺失的危害及其根源,论证信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针对当前形势,预测未来,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新形势下,如何构建一个统一、公开、公平的现代信用制度。中篇——现代信用制度建设的微观分析、政府、企业和自然人是信用活动中的微观主体。微观主体的信用制度建设是现代信用制度建设的基石。本篇运用国际上先进的计量分析方法(如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离散性概率分析等),分析微观主体的信用风险评级制度、信用风险量化制度、额度授信控制制度和信用风险组织制度。 下篇——现代信用制度建设的宏观分析。也就是从宏观层面上对建立现代信用制度所需要的法律环境的建设、政策环境的建设和人文环境的建设进行深人分析。本篇首先突出分析现代信用制度建设的法律基础。分析信用、信用制度与法律的关系,现代信用制度的法律架构;中国加人WTO后信用法制调整和建设等。其次,现代信用制度的政策环境建设主要分析现代信用制度建设的政策环境,其中,根据一国的国情突出分析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和职能的转换。并对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体系和以社会为主体的信用体系进行比较,提出中国现代信用制度建设的模式。再次,现代信用制度的人文环境建设,主要论述信用制度与道德的关系,以及如何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本书从始至终贯彻诚信理念,以银行信用为主线,针对中国普遍存在信用缺矢的现状,以史为鉴,构建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中区的信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