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山东画报出版社 编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6-12-01 |
特色:
一张照片、一段住事,《老照片》正在为人类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回望这些细节,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每张照片都蕴涵了一个真切、感人的故事。在这里,它们向我们传递的就是这些现代的我们所不知道一切,这些内容包括有人物经历、抗日战争历史等,都是些名人名事。 照片能更多地留住历史的真实,全赖于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不容篡改的独立话语。令人遗憾的是,在叙述历史的时候,照片的独立话语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即使在一些大量使用照片的书籍里,它也不过是某种历史结论的旁证,或某个历史的概念的图解。《老照片》试图在这方面有所改变,把照片置于观照的中心,让照片自己来诉说。有时候,照片蕴含的话语、传播的意味,远不是几条简单的历史结论所能涵盖的,而历史却只有正视和倾听照片的话语,才能鲜活生动起来。
马:对上中学后发生的另一个变化,我的感觉就深多了,那就是开始了下乡劳动,一年两次,一次秋收,一次夏收。你们也去吧? 叶:去,初二的时候开始去的,那时我们十四岁。听说在我们之前,女附中的学生劳动都是去摘草莓,听起来像是去郊游。从我们开始,是真正参加农业劳动。我记得我们**次是去北京郊区的红星公社参加秋收,大概是两个星期。头一次在农村生活,水土不服,浑身长疙瘩。下乡劳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经受锻炼,劳动改造思想,是培养革命接班人很重要的一课,所以总是在收割的季节去,干*累的活儿。我们班有的同学干活真是不怕苦不怕累,割麦子时镰刀磨得满手都是血泡,她们就会受到表扬。说起干活不怕苦,我有一个很深的印象。有一年秋天我们下乡割稻子,和一个高中班在一起,我们管她们班叫“姐姐班”,这是女附中的叫法。她们班劳动*好的是个胖乎乎个子不太高的人,她干起活儿来动作特别快,一刻都不停,浑身衣服都被汗浸透了,运稻子的时候她手里多得拿不住了就用衣服兜着,每个胳膊下夹着好几大捆,用手使劲拽着衣角,肉都露出来了,她却毫不在意。我忘了自己干活,光看着她,直为她累,干嘛要这么个干法?后来听说她家庭出身不好。 马:你们怎么知道? 叶:当然是姐姐班里的人告诉我们的。她不说笑,就是干活,像个苦行僧,我当时觉得她有点儿可怜。那时候总说出身不好的人要重在表现,但她即使这样干活,也没有听说她受表扬。我干活从来受不到表扬。别看我个子高,干活老落在后面。即使这样,我每次下乡劳动结束回到家里,常常累得过了好多天腿还伸不直。 马:有人用“腿肚子朝前”来形容累的程度,大概你就是那种情况。我记得上初中时有一次下乡帮助农民收麦子,劳动结束后为了继续锻炼我们的吃苦精神,学校组织我们步行回北京。近傍晚开始走,一百里路,走了整整一夜直到天明。半夜下了大雨,淋得像个落汤鸡。我知道有的同学来例假,卫生纸上的血被大雨都泡白了。我脚上磨了好几个泡,咬牙坚持下来了。可是一到家,我就昏睡了一整天,我睡在爸爸妈妈的床上,他们的床大,是席梦思的。快傍晚的时候,小哥哥用妈妈刚蒸好的雪白的菜包子把我逗醒。起来之后,我就夸张地一瘸一拐地走,好让妈妈疼我。我*想念的就是我妈妈的手擀面,一大碗香喷喷的荷包鸡蛋面,我永远忘不了。 叶:你一回家就撒娇。我们家没有席梦思床,下乡劳动回来睡到自己的木板床上舒心的感觉我也记得。在农村是睡土炕,大家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