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中国古代的神仙谱系,包括神仙职官,有不少是想像的产物——人间本无此职官。但是,“弼马温”一职也并非无缘之木,无水之鱼。 据一些玄怪笔记记载,东晋大将赵国的马突然死了,有人用一只猿猴样的动物救活了它,所以后人便常在马厩中放一只猴子,认为这可以使马不得瘟疫。而我国传统医学也有此看法。例如北魏人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就说:“常系猕猴于马坊,令马不畏避恶,息百病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有“马厩畜母猴避马瘟疫”之说。“弼马温”与“避马瘟”同音,于是《西游记》中玉帝天宫里便杜撰出了一个“弼马温”官儿,专候孙猴王来补缺。 后来,孙悟空从同僚那里得知,弼马温是个“未人流”的*低*小的官儿,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于是,呼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一路打出天门,回到花果山。众猴们见到他,也大为不平:“大王在这福地洞天之处为王,多少尊重快乐,怎么肯去与他做马夫?”(第四回) 凭心而论,以孙悟空的本事,所任竟不如猪八戒在天界的官职天蓬元帅威风,也不如沙僧在天界的官职卷帘大将响亮,难怪他抱屈。所以,这一故事中,孙悟空表现出了强烈的自尊。直到取经中,他*恼的还是别人叫他“弼马温”。如果有哪个妖精不知趣地揭了他这个底,他便会以加倍的仇恨去剿灭他们。 《西游记》的这段故事,具有明显的社会意义。吴承恩在这里是明白无误地讥讽当朝统治者不会用人。吴承恩作为“名震一时”的大文人,直到四十多岁才得了个“岁贡生”,六十多岁才做了个长兴县丞。吴承恩借孙悟空造反的故事,是在替自己,也是替天下所有怀才不遇的才子们抱打不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