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经验:正说历史经验与学问

作者金志文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11-01

特色: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焉。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此以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仅成为赞美莲花高洁品格的绝句,荷花也成为人的高洁品格的象征。在中国历史上,贪官固然是很多的,但清官也不是一个也没有。相反,有一些封建官吏确实能够做到出污泥而不染,久在官场而又两袖清风,值得特别的尊重。晋安帝年间的吴隐之,就是一个酌贪泉而不贪,任高官而廉洁的人。 吴隐之,字处默,他自幼好读诗书,崇尚儒家的治国之道,年轻时就高标自举,操守清廉。曾经担任广州刺史,领平越中郎将。 他虽然有一定的俸禄,但家中的生活却很穷困,往往一日不再食,每天到傍晚才能煮豆而食,但尽管这样,他决不吃别人赠送的饭菜,不拿不合乎道义的东西。他后来担任过各种高官显职,却仍保持俭朴品质。他从不使用仆人,他的妻子要自己出去背柴,自己生火做饭。他得到的俸禄赏赐,也从不自己留下,而是都拿来分给亲戚和族人。这样一来,他的生活就非常艰难了,以至自己在冬天都没有被子盖,有时因为缺少衣服,洗衣服的时候只好披上棉絮呆在家里。因此,他的生活甚至比贫寒的平民还要清苦。 当时,广州是个十分偏远但又十分富有的地区,此地出产奇珍异宝,为官一任,只要稍稍带上一些回来,便可受用不尽。但是,当地流行瘴疠,外地人去了比当地人更容易染上,因此,一般人都不愿到那儿去做官。只有那些十分贫困而又想趁此机会发财的人,才愿意到广州当官。因此,广州的刺史往往都是为了搜刮民财才到那里去的,所以广州的吏治要比其他地方更为腐败。魏晋时期的政治本来就很混乱,担任广州刺史的人,一般都有贪赃枉法的行为。 晋安帝下决心改变这种局面,就特意任命当时就以廉洁著称的吴隐之为广州刺史,于是,吴隐之就奉命去广州上任。他还没有来到任所,在离广州治所二十里一个名叫石门的地方,看见一道泉水。随行的人员中有人告诉吴隐之说,这条泉水称作“贪泉”,传说不论是谁,只要喝了贪泉的水,都会产生贪得无厌的欲望。 吴隐之听了,哈哈大笑,他下马对周围的人说:“我不相信这样的传说,如果不看见可以让人产生贪欲的东西,人的心境就不会慌乱。我来上任,一路上见到了许多的奇珍异宝,我已经知道了为什么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