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赋,是中国古代*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有着极其悠远的发展历史和无比丰硕的创作成果,在浪浪的历史长河中,给予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以种种重大的影响。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史中,赋体文学的地位与诗、词并重,都曾一度与某个时期极度恢弘繁盛的封建王朝联系起来,成为那一代的文化标杆。
赋之兴,由来久矣。大夫登高之诗、俳优诙谐之语、游士纵横之言、屈子行吟之辞,综而衍之,乃成此体,自汉兴迄于清亡,与诗并列文苑,两千余年未曾中辍。“五四”以来,“桐城谬种,选学妖孽”之说甚嚣尘上,于赋之批驳更无以复加,以至百代显学,一朝烟灭,时至今日,竟成绝学,慎终追远,岂不哀哉! 赋之弊毋庸讳言,赋之衰毋庸讳言,赋之亡则不可不言。是有此书之编,不期于振拔斯文于一旦,只求能稍补前人之失,庶免数典忘祖之嫌。全书分为四编,**编略述赋之演变历史,以求清其脉络;第二编选辑名家名赋,以求详其枝叶;第三编介绍赋体常识,以求正其声名;第四编选录近世学者之赋学论文,以求显其学之深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