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

作者温寒江,连瑞庆 著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1-01

特色:
编者响应江泽民主席的号召,在“发展形象思维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的基础,对于中小学培养创新能力问题,进行了多方面深入的讨论与研究,编者回顾了历史,对国外创造学研究进行文献综述;研究了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涵义;阐述了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的目标、原则、途径;总结了课题组在学科教学实验中两种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初步经验;并借鉴了国内外创造教育的经验;从而提出了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的一个初步框架,撰写了此书。

**章 培养创新能力是时代的使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21世纪来临之际,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主题。特别是培养青少年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人类社会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华民族继续生存与发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要求。在中小学构建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体系,已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节 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伟大民族 1999年6月15日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伟大民族,古代中国人曾以‘四大发明’等众多科技创造闻名于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回顾历史,我们应该充满民族的自信心;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我们应该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中华民族有过历史上的辉煌。中国与古埃及、古印度、巴比伦一样,是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国家。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当时,铁器的发明和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力;私田和佃耕制的实行以及商业和都市的发展说明了生产关系的变化;诸侯各国采取“礼贤下上”的政策,促成了思想解放和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一时期,有着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指南针在战国时期已有应用,*早的记载见于《韩非子·有度》,其著作年代约在公元前3世纪。齐国管仲著《管子》一书,总结了天文。历法。农业、水利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