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玛基础教材(绿带读本)

作者(美)朱兰研究院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08

特色:
总序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质量科学研究院院士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刘源张美国人喜欢不断地创新,而6SIGMA正是美国人在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基础上“创新”带来的产物。朱兰、费根堡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概念。他们提出,为了生产具有合理成本和较高质量的产品,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只注意个别部门的活动是不够的,需要对覆盖所有职能部门的质量活动进行策划。戴明、朱兰、费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日本被普遍接受。日本企业实现了全面质量控制的质量管理方法。统计技术,特别是“因果图”、“流程图”、“直方图”、“检查单”、“散布图”、“排列图”、“控制图”、等被称为“老七种”工具的方法,被普遍用于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速推进,顾客要求不断变化,美国人又把TQC发展到TQM。许多世界级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全面质量管理(TQM)是一种使企业获得核心竟争力的管理战略。质量的概念也从狭义的符合规范发展到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提高了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而且在企业文化打造与重级的层面上,对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能力。但是,时代在发展和科技在进步,原来以百分比来评价质量的标准已经不能完全反映质量要求。质量管理需要一种新的理念和更有号召力的质量改进方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6SIGMA应运而生。6SIGMA*初的含义建立在统计学中*常见的正态分布基础上。它考虑了1.5倍的漂移,这样,落在6SIGMA外的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三点四,即3.4ppm。一百万次出差错的机会中,只有3.4次发生的可能,其实质就是不要做错,建立做任何事一开始就要成功的理念。6SIGMA开始主要针对制造业,通过数据收集、研究分布规律,利用正态分布分析它可能产生的缺陷数。以后逐渐发展到其它所有的过程,包括服务业。虽然6SIGMA是新诞生的一种理论,但其中的很多方法原先就有,只是给予了新的内涵并加以实践。6SIGMA注意发现潜在、隐藏的问题,它不是事后发现问题,再采取措施;而是去寻找潜在、可能的问题,预先处理,不给它发生的机会。企业推行6SIGMA,首先要说服领导。只有领导支持,搞6SIGMA才会有成功的可能。对领导的培训不是要他们掌握6SIGMA理论与方法,而是让他们明白6SIGMA能带给企业的好处,以及企业推行6SIGMA的必要性。6SIGMA中十分重视统计方法,但是统计方法不是6SIGMA的全部。6SIGMA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要得到一个*终的统计数据。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重要的是结合实际。另外,解决问题过程中,要注意能简则简。如果一个问题用简单的方法就能解决,就不要复杂化。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在1998年开始学习、跟踪和研究6SIGMA理论和应用,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已经逐步形成一套既符合6SIGMA管理要求,又适合国内企业实际的6SIGMA培训教材,并通过对十多个企业的咨询指导,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进一步推行6SIGMA管理,组织编写和翻译这样一套《6SIGMA宝典》,希望6SIGMA研究和实践能够继续加强和推广,摸索出结合中国实际的6SIGMA管理的新路子。

本书的编写目的在于进行六西格玛基础课程培训,分为教师指南和学员材料两部分。它以美国朱兰研究院六西格玛改进过程的5个步骤为重点,介绍六西格玛改进团队中*常用的分析和测量的基本工具,包括教学笔记、练习、学习案例等等。以本书为基础进行的培训,应用严密、程序化的方法,帮助六西格玛改进团队来解决重大的绩效问题。它适用于任何类型企业中的所有职能和所有层次,提供一种连续的培训方法,使学员能够逐步培养起自己对突破性改进的理解,学会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工具。随着所在组织突破性改进计划的推进,学员可以把改进过程应用到新的项目中去。本书可作为企业领导、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及其它管理人员的读本和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材。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