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图:拇指帝国的较量

作者陆悦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0-01

特色:
供应链的超级赌注、全球化的中国较量、核发技术争峰、本土渠道抢位资深记者十八个月深入调查、业内专家和咨询公鼎力相助、揭示营销潜规则、值得其他领域经理人阅读的实战启示录。   Google中国总裁李开复、新浪网总编辑陈彤作序、《**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点评、诺基亚、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联想、波导等企业高层隆重推荐、部分案例曾在清华大学EMBA课堂讨论。

1.3.2农村包围城市 1999年前后,国内的一些手机厂商相继获得手机生产资格,但由于市场起步晚,技术根底薄弱,大多数企业都对外资的强大感到无可奈何。 如何攻破外资建造的铜墙铁壁?不少国产手机厂家对此感到茫然。 但再强大的对手。也存在可以攻破的弱点,对手不可能对每个领域都非常熟悉。 从2000年前后开始,国产手机开始进行自建渠道的探索。他们发现。外资仅是接触到大型城市,对中小城市的消费者特征和需求状况一无所知,第一家想到并抓到这一“弱点”的国产厂商是浙江宁波波导。其后,TCL的销售改革、康佳斥巨资打造的“千县千店”工程、南方高科的手机专卖店模式等纷纷跟进。 2000年之后。波导手机率先采取了新的分销机制,在全国迅速建立起28家省级销售公司、300多个地方办事处,拥有4000余名营销及售后服务人员、15000余家经销商、数万个零售终端,并延伸到县级乃至乡镇一级,被奉为“中华**销售网”,开启了国产手机厂商自建渠道的先河。 自建渠道的好处是:厂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延伸渠道的末端,可以直达市、县市场或农村市场;基本可以实现对终端的直供,能够在价格上牢固控制终端,避免了代理制下的窜货、价格战等弊端:渠道完全掌握在厂家手里。不必受经销商行为的制约。 症结也随之而来。如此扁平化使中间环节尽量缩减,虽轻易打破了层层包销的模式,但也牵涉到一些包销商的既得利益,触动了他们*敏感的神经。因此,有的代理商并不只是代理一家企业的产品,常常不是按品牌进行代理包销,而是根据产品型号进行代理销售,所以导致销售渠道纵横交错,对特意某个品牌的热情并不高;而渠道商的素质、忠诚度与稳定性对于决胜市场又非常重要。 为了吸引经销商加入自己的队伍,国产手机企业不得不另觅它途,采用让利方式,用高于国外品牌将近一倍的利润空问去吸引经销商,同时耗巨资培养素质高的销售队伍。 随着国产手机利润攀升,国内厂商对二三级市场的掌控力远远超过外资,在*辉煌时期,整体势头甚至超过了外资厂商;此时运营商直接向厂商定制手机开始起航;苏宁、国美等卖场还创造出靠厂商直供的模式,都极大地压缩了市场空间,外资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受到严重冲击。这时候外资不得不开始对渠道进行大刀阔斧地自我革命,以求“回天”。 1.3.3外资操刀反击 2004年,摩托罗拉在海南召开的全国代理商年会上对外宣布,其中国区手机业务将被一拆分四,分为东、西、南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