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谬误:探究心理学论纲(缩译彩图本)

作者(奥)马赫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1-01

特色:

人和动物的文化进步 人类的文明成就凭借原始经验获得,人通过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的形成,其等级、职业、手工业的划分得到了明显提高,人类文明才能快速发展。 人和动物的经验获得 对人而言,繁乱复杂的生活环境,需要丰富、热忱的心理生活去适应。幼小个体的心理生活经验是从祖先和同类人那里获得的。因此,人与动物的心理差别是量而不是质。人类的文明进步,与动物类似,都是通过初期的经验点滴积累起来的。当树上的果子不能果腹的时候,就能立马观察到他是通过生活经验反射,来选择捕食肉类动物补充食物,比如载着驯鹿面具潜伏在兽群中的印第安人、运用管子呼吸而在水下捕杀水鸟的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把头钻进葫芦中的埃及人以及退潮时打桩设栏的渔民。人类经历了狩猎一游牧一农业生产,促使人不得不积累新经验,从而永无休止地从事新的工作。 从岸边的贝壳堆,“中后石器时代的贝壳和骨头堆”里,不难发现人类的食物与动物的食物在石器时代几乎没有差异。原始人将居住的房屋建造在树枝茂密的地方或山洞里,这与鸟和猛兽选择住处的方式完全一样。印第安人将树梢连在一起建成圆形的棚屋,这些小屋逐渐变成较大的长方形的小屋。建筑材料也由于气候的条件和现有的物质性质,而逐渐由木料转变为石料。 人和动物的选择 在满足需要方面,动物与人选择了不同的方式。一般来说,两者都是通过他们身体的肌肉与周围的物体发生关联。动物为了完全满足它的需要,满足需要的东西由自己直接掌握,或是将干扰的物体避开;人则以十分丰富的心理经验和自由的取舍方式,同时还注意排除异议并从中选择出*舒适的方式。以此观察物体对物体的活动,尽管这种活动很少与他有直接关系,且这种活动在平时也被自己利用。人们明白,动物对他周围的生物,比如鸟并不害怕南瓜,故而就选择了这样的假面具。 人通过掷弹丸来捕获小鸟,而猴子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难捕抓到一只小鸟,这是由于人在有计划的活动中试验了投掷弹丸的作用。.假如猴子有外衣,它也是非常喜欢穿的,但它不具备获取皮毛和树枝的本领。猴子有时也用东西打击敌人,用石头击打果子。而人稳定了一切十分有利的办法,这种经济实用的天赋只有高等动物人才具有。人们从研究石头开始,制造除了锤子和斧头,利用数星期之久的时间砥砺他们的枪矛。制造武器和工具可以为他们带来生活的便利。 动物不畏惧葫芦仿制的假鸟,对同伴更是毫无所惧,这些面具就是它的选择对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