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本书的研究,从研究主题来看,仍属于传统的基础理论研究。但是,本书的研究与以往的双语词典译义研究相比又有着鲜明的创新特征。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研究对象的重新界定。其次,研究取向的创新。第三,研究理据的创新,第四,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 本书是对双语词典译义问题系统性研究的初步尝试,对于双语词典学理论的系统构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这方面来说,本书的研究,应该是有着积极的理论构建意识的。另一方面,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双语词典的编纂与出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局面,但真正能够契合广大外语学习者的语言文化认知需求的高质量的双语词典并不多见,双语词典编纂的总体质量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而且,由于国外西方单语学习的词典的不断引进,词典市场的竞争日益严峻,我们要想保持在双语词典编纂领域的话语主动权,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多出双语词典的精品。而实践的进步则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本书的研究也是立足于我国双语词典编纂与出版的现状所进行的相关理论探索,也是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本书共分七章。**章是绪论部分,它概要地介绍了本书的研究内容与目的,同时还简要地对词典学,特别是双语词典学研究领域中同类问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提出了本书研究的独特取向、方法以及多元研究理据。第二章是全书论述的一个重要铺垫,主要阐述了自然词汇语义的复杂性。此外,本章还对自然词汇的语言意义与言语意义进行了充分的阐述与区分,同时还仔细地分析了双语词典的使用者——外语学习者在词汇语义学习方面的特征。第三章主要是对双语词典译义的系统特征的描述与分析。作者从对双语词典目的的再认识入手,分析了传统双语词典译义功能的主要缺失并对现代双语词典译义的功能进行了相应的论述。在此基础上,作者还以现代系统论为理据,就现代双语词典译义的系统性特征进行了探讨,即双语词典译义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第四章则是对由双语词典译义系统各构成要素所具体体现出来的原型特征进行了论述。本章主要是从现代心理学研究的认知建构学习理论受到启发,强调现代双语词典的译义要想为外语学习者的词汇语义知识的构建有所裨益,应该在词典文本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方面下协夫。此外,双语词典译义系统的各相关环节还应该具有原型特征,因为原型在词汇语义认知建构方面有很重要的价值。第五章所探讨的是双语词典翻译的特殊问题。双语词典翻译具有明确的认知价值取向。此外,双语词典翻译在实践方法与形式方面也与普通的篇章翻译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变译特征。在本章的末尾,作者还结合具体的实例,就双语词典翻译实践中的具体类型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第六章涉及了双语词典译义的批评问题,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从现代词典学理论的系统构建来看,词典批评是词典学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双语词典译义的理论研究自然也要关注双语词典译义的批评问题。第七章是本书的结论部分。 本书的研究只是双语词典译义研究的一个探索性的尝试,其实双语词典的译义研究还有着相当广阔的拓展空间。首先,双语词典译义的形式创新问题。其次,双语词典译义的结构优化问题。第三,双语词典译义研究还应关注汉语双语词典的译义问题。本书作者也将在此书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双语词典编纂的实践,继续新的理论探索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