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本书内容包括认识南京、分区导览及旅行资讯等,在付梓之前,均力求*新和准确,但有些情况难免更动。若本书所述与实际情况不符,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作为修订版改正之用。
南京明故宫是南京历史上**个全国统一王朝的皇宫,曾作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代和明末弘光南京小朝廷的皇宫。这处壮丽恢宏盛极一时的明朝宫殿,经历600多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成旧迹故址,故称“明故宫遗址”。 但从今日尚存之午朝门,内外五龙桥和诸多硕大的石柱础,石券门等遗迹中,尚能领略到当年的风采余韵。 明故宫遗址位于中山门内,中山东路南北两端。它东起东安门街,西止天津桥(今逸仙桥南),南至大阳沟,北达金星桥。故宫遗址原为燕雀湖的一部分,朱元璋为自己称帝作准备,命刘基等卜地营建新宫,调集军民工匠20万“移三山,填燕雀”,填湖成陆,改筑新城。工程始于1366年,于次年建成。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正式在新宫即皇帝位。明故宫历经洪武八年(1375年)和廿五年(1392年)两次改建,成为一座规模宏伟的宫殿。 城分内外二重,外为皇城,内为宫城,合称为“皇宫”,其布局规整,设计对称。宫城,俗称“紫禁城”,又称“大内”。呈正方形,引青溪水作为护龙河,一名“玉带河”,又称御河。城开六门,按方位对称,正南为午门(今称午朝门),中开二门,东西两侧称左右掖门,中为御道。东曰东安门,西曰西安门,北曰北安门。宫城内建筑分中、东、西三路。 进入午门以后中轴线上**道门便是奉天门,然后是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称“前朝”。三大殿中以奉天殿*为崇宏,金壁辉煌,俗称“金銮殿”,相当于北京故宫太和殿。乾清、坤宁二宫称作“后廷”。“前朝后廷”,简称“朝廷”。其实前朝是皇帝办公,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后廷又叫后宫或寝宫,是皇帝休息居住的地方。 东路建有文华殿、文楼、东六宫西路建有武英殿、武楼,西六宫及御花园等建筑设施。皇城维护着官城,当时中央机关五府六部就设在午门以外,中轴线两侧。在洪武门与午门之间还建有承天门、端门和正阳门。东南建有太庙,西南建有社稷坛。 皇城范围大致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公里,周长9公里,整座明故宫占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故宫建成后,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代先后在此主政53年,(1368年一1421年),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朱棣正式迁都北京,南京作为留都。以内臣驻守,百官设置,一如旧制。 明末清初福王朱由崧在此建立弘光王朝,为时一年。当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次南巡至南京,见到满目疮痍,破败不堪的明故宫时,大为感慨,特作《过金陵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