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一·少年才俊江新字小鹣,游学返国声闻海上 江新曾塑造孙中山像凡五种,自非等闲人物,乃维新名士江标子男。新幼好文学,又及经史,科举废除后攻习书画篆刻,少年游学日、法专研美术,一九一五年学成返苏州,年二十一,字小鹣。是时父辈故旧尝云聚海上,小鹣往焉;且应刘海粟聘,任上海美专油画、雕塑教授。 小鹣素好交游,一九一九年发起天马画会,画会兼容中西美术,提携新进,然尤礼遇长者,如吴昌硕、王震、李瑞清、康有为(晚年以书法著)等都参予活动,皆父辈人也,江标原亦以六法闻世。 小鹣先以画家名,一九二五年所塑陈师曾(衡恪)半身像始发表于七届天马画展,其技艺精湛,意境深邃,一鸣惊动艺林。英年早逝的陈师曾本画坛奇才,遂此事更流芳美术界,知闻者至今津津乐道。 二·艺超辈流而为孙中山黄克强 陈英士蒋介石等造像, 足称我国现代城雕开山大师 一九二七年北伐功成,小鹣受命为辛亥革命元勋孙、黄、陈铸像。陈其美戎骑像先成,一九二九年于杭州西子湖畔筑高台陈之:人物英爽,骠骑奋发,伟丽生动之至。观者见所未见,奔走相告,作者益声振。 孙文、黄兴像拟“辛亥”廿周年于武汉揭幕,因当年长江泛洪,明年方由上海运抵。孙像竖于武汉民族、民权、民生三路交汇处,今犹存。铜像高逾两米,衣褶下透出赢弱身体,面带憔悴然目光坚毅,步履沉实而举止显病滞,写实孙先生后期景况,惟妙惟肖,犹以“禹步”古说为隐喻,意旨深远。 黄克强造像今亦存于龟山公园,其情貌淡定,大得诸葛、谢安从容决策、定胜千军遗风;身材不曾高大,犹反衬心胸尝敌万夫之概,岿然自存。此像艺裁,藉平常面目见历尽艰险、度外生死之非凡境界,自令观者既感亲和又存敬仰。克强晚年有功成身退想,塑像悠适之状,又兼得此意。 小鹣雕塑有精意深旨,技法则醇粹简练,辄取西法写真形相之长,更蕴仁义道德于神态,并见个性真我出落,生平经历寄寓其间,大类马、班史笔所传。 该孙中山像基座铭武汉人民政府撰文:一九二七年三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宋庆龄、何香凝、毛泽东、董必武以及谭延阎等提案造孙中山纪念像云云。小鹣受命之初不便传言此事,恰逢蔡元培、叶恭绰、马叙伦诸君邀他抢修江苏角直保圣寺唐代壁塑,鹣故亦从命,携弟子滑田友往,规划大体后留滑完成修缮,自己返。事见保圣寺碑文。 继之小鹣又为武汉红楼(原督府)前广场造孙中山像(今存),并为武汉中山公园造蒋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