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这两年的图书中,总是有些猫猫狗狗赚尽人们的眼泪,先是可鲁,后来又有大武郎……它们无一不温柔、忠诚、可爱,让我们拥有了另一种可能,重新阅读我们心爱的宠物。在这个情感淡薄而浮躁的时代,人与动物间亲昵、和谐的关系更需要彼此爱护。在这个故事里,没有煽情的语言,没有新奇的情节,只有老人与猫之间单纯而朴素的情感。丁世英老人质朴无华地讲述着自己与流浪猫的故事——北京龙头井街24号,一座朝西的普通小院,一位花甲老人,一群可爱的流浪猫,一段人与猫的情感,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这些年冬天我没有得过感冒,有一个老同志说:丁老师的身体比二十年前还好呢!我说:“我得益于猫”。我从前没有一年不感冒的,要得气管炎,后来长期在外头捡鱼肠,尤其是冬天在西北风中等鱼肠子,每天三四个小时,就锻炼出来了,气管炎和感冒都没有了。这也是被逼出来的,不坚持,不长期做,根本不行。幸亏把我练出来了,否则就根本养不了这些猫。 谁都知道,平房养猫,不像楼房养猫好管理,楼房只要把门一关,它再调皮也跑不了。平房就很难,猫经常要跑。不少流浪猫平时野惯了,在院里待两天,心就野了,要往外跑。我只好先把它们关在笼子里驯养几天,去去它们的野性。但仍挡不住,它们有的还是要跑,它们的绝招是上房,上树。童话里不是说,原来猫是老虎的师傅,别的本领都教给老虎了,就是它的这一绝招没教,才保了性命。这些猫一上房,怎么哄也不下来。没办法,我也只好搬个梯子爬上房顶,去抓它们。你们想,一到了屋顶,这些家伙占尽优势,它们窜来窜去,和我打起游击战,我一个七十岁的老太太哪是它们的对手啊!我就只能智取,用巧办法把它们抓住。 有一天,那只瞎猫瞎瞎因为怕人,不知怎么竟从房上跑了。我到处找,找了两天都没有找着。有一天我到房后大院,一看,在房上呆着呢。它因为好几天没吃食,眼睛都流血了,我叫它,它不下来,我就爬上房,慢慢靠近它。一直到较近了,怕它受惊跑了,我就趴那房上躺着睡觉,假装我走了,我也不吭气,因为我知道它看不见,肯定要往这条路走,可以一把把它抓住。结果它不知怎么就知道我躺在这儿,就不从我这儿走,从另外一边绕了过去。我又想了一个办法。它*喜欢吃新鲜的鲤鱼鱼腮了,以前我把鱼腮放在水里涮的时候,它总要吃几个,那用水涮鱼腮的声音它*熟悉了。我就赶紧让猫友去自由市场买了几条鲤鱼回来,把鱼腮挖给我。我就上房,拿着个小桶,把鱼腮放在小桶里,装上水晃荡。我一边晃一边轻轻靠近瞎瞎。它听不见我的脚步声,脑子里又想吃这鱼,就没有动。快到跟前时,我就一下子把它给抱住啦!逮着以后就抱着它下了房。为了捉猫,我经常上房,也练出来了。当然,我对老爱上房的也采取了措施,譬如平平我只好用根绳把它拴住。 丁世英老人救助流浪猫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丁世英老人终身未婚,退休前工作于北师大资料室。“文革”后开始救助、收养流浪猫,至今百余只。这本书完整地讲述了丁世英老人的生平真实生活以及她救助流浪猫的感人故事。语言轻松朴实,图片清晰丰富,展现了其平凡却感人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