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1月1日 希腊神话为何具有永久的魅力?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论述希腊神话的意义和成就时说: “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它的土壤。”也就是说,一方面由于希腊神话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被人们公认是希腊文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希腊的一切文学艺术作品,从史诗、悲剧以至建筑艺术,无不大量地采用神话为题材,从而使它成了希腊艺术的“土壤”。 在同一篇文章里,马克思高度评价了荷马史诗:作为人类童年时代的杰作,荷马史诗永远保持着“儿童的天性”中的纯真,显示出“永久的魅力”,而且这种艺术魅力和产生它们的“儿童时代”并不矛盾,会使各个时代的人们感到愉快。荷马史诗“仍然能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古希腊人在人类的童年时代创造了丰富优美的神话。马克思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古希腊人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对于自然灾害和自然现象难以理解,因此借助想像对其作出各式各样的解释。认为大自然的一切现象,都是由神力在操纵,是神的意志的结果。同时,古希腊人将社会生活也融入了对神的想像当中,把氏族、家庭和人的喜怒哀乐都融合到神的形象之中。幻想天上的神也和世间的人一样,有氏族和家庭,有七情六欲等等。这样就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神话故事。 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早的意识形态,它反映了原始社会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希腊神话发展得特别完美,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首先,正如马克思所说:古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古代希腊是“人性展开得*美好的社会幼年时期”。希腊神话受宗教的染指较少,因而典型地表现出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纯朴、活泼浪漫的特色,并充满着积极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希腊神话表现了人类在童年时期渴望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顽强意志和美好理想,与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中世纪基督教神话有本质的区别。 其次,古希腊神话具有人神同形同性的特点。古希腊神话中的神都具有人的性格、人的形象和人的七情六欲,也有人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他们也像人一样任性固执、贪图虚荣,不仅像人一样有吃喝穿睡的生理需要,而且和人一样有感情生活的需要,甚至还谈恋爱。古希腊神话中的神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偶像,主宰人类命运的绝对力量。相反,有的人还跟神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