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决策幕后(珍藏本)

作者杜导正
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03-01

特色:

历史的转折面临的国情是极其严峻的,拥有十多亿公民的泱泱大国,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均收入只是发达国家的百分之几,几亿公民的生活尚在贫困线上徘徊。难道中国向来就那么穷吗?不。远的不说,就说1955年,中国的国民收入占世界的6.5%,而日本只有2.5%;到1960年,日本与中国并驾齐驱;到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而中国的经济一落千丈。也就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当中国这条巨龙被无休止的运动、斗争折腾得精疲力竭、回天乏术的时候,在中国的周围出现了群龙腾飞的局面。与中国大陆同祖、同根、同一文化圈的香港、台湾、新加坡等,以世界震惊的速度发展了起来。雄辩的事实告诉我们:疯狂的口号喊不出高速度,无休止的斗争斗不出“灿烂的经济之果”,得赶快悬崖勒马,否则中国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全党的思想观念、中心工作必须要来个根本的转变,转移到经济建设工作上来!经济建设怎么搞?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勒紧裤带,蛮干苦干?殊不知,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既无外债又无内债时,世界已在拥抱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了;当我们闭门高喊要解放全人类时,人类已经登临月球,飞向宇宙了。当今的中国,只有革除一切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旧体制,扫除一切阻挡经济发展的障碍物,彻底解放生产力,才有望实现经济的腾飞。只有打开国门,引进外资,引进高科技,同时,走向世界,走向国际市场,让中国汇入世界经济和大循环的洪流,才有望尽快实现四个现代化,赶上世界发达国家。于是,邓小平提议,中央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政策。要实现这个根本的转变,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胆略,还需要必要的试验田、排头兵。农村的家庭承包责任制,首先在安徽、四川等乡村开始了;城市的改革、开放、搞活,该选择哪里作“排头兵”、“试验场”?邓小平浏览着色彩斑斓的雄鸡形的中国地图,渐渐把希望的目光移向了南方——P111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