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是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孝经》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延伸,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书中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认为“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如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