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春秋》,东汉赵晔撰,原书十二卷,今传本十卷,是一部以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该书钞撮古史,编年记事,能补《国语》《左传》《史记》等书相关记载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同时,该书对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描写方式对后世的文学有一定影响。本书作者张觉教授以现存最早的《吴越春秋》刻本——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刻明修本为底本,同时又参校了其他明、清版本和清人校勘记,类书、古注的引文,以及《左传》《国语》《史记》等典籍异文,广采前人解说,对《吴越春秋》作了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注释,并以准确、明白、通俗的白话对其原文作了疏解。同时,在每篇之前撰写了提要,对其内容及特点作了概括述评。此外,在篇中有关章节之后辑录了可补正本书内容的早期史料以及可藉以了解《吴越春秋》早期文本情况的引文和校勘记,在书末还附有可靠的研究资料,可供读者进一步研究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