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小品花鸟画概述在中国画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里,花鸟画是与山水画、人物画并重的三大画科之一。如果从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植物纹陶片算起,花鸟作为一种题材在美术史上的反映,其血脉大约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到绘画典籍里去寻觅,魏晋南北朝时就涌现出一批花鸟画家。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名单和画目:晋·明帝司马绍:曾画过《杂鸟兽》(五)、《杂畏鸟图》、《杂禽兽图》等。晋·顾恺之:《凫雁水鸟图》、《水雁图》、《水鸟》屏风晋·史道硕:工人马及鹅,画过鹅图。晋·谢稚:《潔朋图》宋·顾宝光:《射雉图》、《潔桃图》、《洛中车马斗鸡图》宋·顾景秀:其花乌作品《蝉雀图》曾被宋武帝赐给大臣何戢。谢赫说:“扇画蝉雀,自景秀始也。”宋·刘胤祖:善蝉雀。齐·陶景真:《孔雀鹦鹉图》这个名单和画目,表明花乌画已有欲独立成科的迹象,但它还是不成熟的,其一是题材内容偏窄,缺花少鸟,大多数画家只能画些蜂蝶、蝉雀、鹰鹅之类;其次是画法尚显稚嫩,评论家们批评他们的作品“神韵力气不逮”,“笔迹轻赢,非不精谨,乏于生气”等等。其实,这正是花鸟画科孕育时期的真实面貌。至于小品画的历史,我没有做过认真的研究,但我知道扇面上*适宜小品画创作。《历代名画记》引谢赫的话,认为南朝·宋的顾景秀是*早在扇上画蝉雀的,这是见于记载*早的一幅花鸟小品画。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花鸟画家已经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他们普遍重视形的准确。《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刘胤祖画的“蝉雀特尽微妙”。高孝珩“尝于厅事壁上画苍鹰,睹者疑其真,鸠雀不敢近。”刘杀鬼“画斗雀于壁间,帝见以为生,拂之方觉。”这些记载告诉我们:花鸟画在独立成科的孕育期就以形象逼真肖似为准绳。这种审美情趣开启了唐宋工笔花鸟画的先河。唐代,花鸟画逐渐由人物画的背景和陪衬发展成独立的画科。从初唐、盛唐时期的壁画中可以了解到,花鸟仍是人物画的陪衬。但是这一时期人物画在题材内容上的变化,为花鸟画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唐王朝初建,那些带有浓郁政治色彩和以开国勋戚形象为内容的绘画,显然要比宗教画更受重视。步入盛唐,人物画所描绘的内容再次扩展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并强调人物内心活动的描绘。人物画由严肃、庄重向富于生活情趣方向发展,为山水、花鸟画提供了可发展的机会,因此,唐代初期花鸟画(包括人物画中的花鸟),有了很大的提高。初唐、盛唐时期,许多人物画家兼工花鸟,同时,也涌现出一批有一定造诣的花鸟画家。他们当中有王室贵族,如以画鹰鹃、蜂蝶著称的李元昌、李元婴等;有服务子宮廷的官员及艺术家,如窦师纶、殷仲容、薛稷、冯绍正、姜皎等。窦师纶,封陵阳公,曾为蜀锦设计花纹图案,被誉为“陵阳公样”;有少数民族画家康萨陀,他把边陲之风与中原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丰富了花鸟画的内容和技法。遗憾的是,他们的画迹竟没有一幅能够流传至今。但是,当时的美术史论家和著名的诗人却为我们描述了几位著名花鸟画家作品的风貌。薛稷(649—713)是一位兼具诗书画全面修养的画家,也是唐代**位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花乌画家。他长子画鹤,始创六扇鹤样屏风,风靡一时,诗圣杜甫在《通泉县罟屋壁后薛少保画鹤》诗中说:“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低昂各有意,磊落如长人……”杜甫的诗为我们总结了薛稷作品的特色:写实而不呆板,他笔下的鹤各尽其态,薛稷不是为了画鹤而画鹤,而是通过画鹤来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把鹤比做是超尘拔俗的“长人”,开启了花鸟画抒情的丰富内涵。姜皎是一位画鹰高手,官至太常寺卿,封楚国公。杜甫写过一道《姜楚公画角鹰歌》,我们从这首诗里了解到,姜皎的画是非常写实的。“此鹰写真在左锦”,由于他把鹰画得神形兼备,所以,“梁间燕雀”望而生畏,纷纷欲“搏空上九天”。此外,理论家还为我们记载了几位花鸟画家的画风:刘孝师:鸟雀奇变,甚为酷似。康萨陀:初花晚叶,变态多端,异兽奇禽,千形万状。冯绍正:鹰鹘鸡雉,尽其形态,嘴眼脚爪毛彩具妙。从这些描述和评论中推断,唐代花鸟画已经曰趋成熟。尤其是“花鸟冠子代”(《历代名画记》)的边鸾,曾在唐代宗、德宗(762—8.5)朝任职。他以“丹青驰誉于时,尤长于花鸟,得动植生意”。德宗时,新罗国进孔雀、善舞,召鸾写之。鸾于贲饰彩翠之外,得婆娑之态度,若应节奏,后来,赢得米芾“鸾画如生”的赞誉。边鸾的花鸟除了神形兼备之外,还开创了折枝画法。“折枝之妙,古所未有。”折枝就是截取花卉*能引发美感的部分,进行描绘,从而使花鸟画的特色更加鲜明。折枝画法的出现是花鸟画从陪衬地位,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边鸾作品的题材除富丽的珍禽异卉之外,“山花园蔬,无不遍写”(《历代名画记》),说明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家已开始注重到大自然中去写生,丰富了花鸟画的题材,甚至要影响到花鸟画的技法和风格。晚唐至五代初,滕昌祐、刁光胤继边鸾之后把花鸟画推向更成熟的地步。滕昌祐“栽花竹杞菊以观植物之荣悴”,所以“久而得其形似于笔端”(《宣和画谱》),作品的特色是“以似为功”、“随类傅色,并并拟诸生”(《益州名画录》)。他的折枝花卉极类似边鸾。刁光胤是随昭宗避乱入蜀的画家,创作勤奋,三十多年中“笔无暂暇,非病不休,非老不息”(《益州名画家),作品“体制精绝”(〈图画见闻志〉)属于工细艳丽一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