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本书分基础篇、保健篇、疾病篇、急救篇、护理篇和就医篇。基础篇简要介绍了人体的结构与功能、新陈代谢的过程和人体健康的新概念;保健篇则针对儿童期、青春期、婚育期及中老年期的不同特点,提出有效的健康保健方法;疾病篇在介绍常见病的症状和体征、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措施的同时,更精辟地介绍了当今的“时尚病”,如肥胖症、脂肪肝、颈椎病、骨质疏松症和老年痴呆症等判断的金指标和防治的新方法;急救篇着重介绍院前急救 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院前急救方法及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护理篇在简要介绍常用护理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对家庭病人的病情观察技巧和护理要领;就医篇不但告诉人们选择医院、就诊、住院等常识,还介绍了健康体检的选择,各种常用诊断检查的适应证、检查前准备、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等等。
对青霉素过敏者 不宜打防疫针 青霉素属于异体蛋白质,有很强的致敏作用。青霉素能引起过敏反应,除去他本身有致敏作用外,还有与其生产的质量、含杂质多少有关。另外,对青霉素过敏的人,并不是对所有的异体蛋白质都过嫩,其他物质过敏的人,也不见得对青霉素一定过敏。鉴于以上情况,对青霉素过敏的人,不一定对所有的疫苗都过敏。因为疫苗中的致敏原与青霉素中的致敏原是不相同的。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致敏原或同一致敏原的反应是不相同的。不过,对青霉素过敏也是过敏体质的一种表现,要格外注意。为慎重起见,对青霉素过敏的儿童以不注射疫苗为宜。如果必须接种疫苗时,应在医生的密切观察下,做好各种急救准备,然后接种疫苗。并且还要注意一点,这样的儿童接种疫苗后,一定不要吃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免加重反应。 慢性病患者不宜打防疫针 疫苗都有一些副作用,接种后会引起轻微反应,这对一般健康儿童来讲完全可以承受,甚至一点也看不出有反应。而患有慢性病的儿童却可能吃不消。同时,患有慢性病的儿童营养状况都比较差,而免疫力的产生要有充足的蛋白质参加,没有足够的蛋白质,打了防疫针也不能制造出大量的免疫物质,大大影响效果。 患有慢性病的儿童一方面要积极治疗,一方面采取其他预防措施,待慢性病治愈后再打各种防疫针。 发热时不要打防疫针 儿童发热,大多由于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造成的。发热的儿童,特别是中度以上发热的儿童,不可打防疫针。发热往往是麻疹、流感、脑炎、肝炎等急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如果此时打防疫针,可使原发疾病病情变得更加复杂,从而影响医生的正确诊断,耽误及时治疗。同时,引起原发疾病的病菌会干扰抗体的产生。发热的儿童,应等病彻底治好,体温降至正常后,再打防疫针。 怀孕、哺乳、经期 不打防疫针 怀孕、哺乳、经期是女性特殊的生理时期,体内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怀孕及哺乳时,还涉及胎儿和婴儿。因此,在这些生理时期内打防疫针要慎重。 怀孕3个月以内的妇女,*好不要打防疫针,因为此时胎盘尚未形成。容易引起流产。如果接种疫苗,还有可能引起胎儿发育异常或先天畸形。当然,在特殊情况下非打防疫针不可时,比如被狂犬咬伤,就应立即注射狂犬疫苗。怀孕6个月以上,接种疫苗比较安全。 哺乳期接种疫苗,虽然对乳母没有特殊的影响,但接种反应可减少乳汁分泌,影响婴儿哺乳。除去十分必要的接种外,*好断乳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