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图文本

作者陈振寰解注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5-01

特色:
中华文明是举世公认的具有独立起源的文明之一,又是世界上惟一没有中断、一直绵延传流的文明。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文化是民族的生命,它使民族绵延不息;民族文化所起的作用,无论怎样估价都不过高,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日,民族文化更起着维系社会于正轨的作用。中华民族文化以其博大精深,一向为世人所瞩目。作为我国**部诗歌总集的《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我国文学的源头作品,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学习、研究《诗经》,对了解我国文学发展,对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着重要的意义。《诗经》是先秦重要史料经典,保存了较早的较为可靠的资料;同时,保存了西周前后时期的语言文字材料。因此在研究史学、语言学上有重要价值。此外很多部门学科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较早的可靠的资料,如农业、医学、伦理学、民俗学、建筑学、植物学等等。当前世界出现中国古典文学热,《诗经》备受青睐。读《诗经》,会感受到它所裹携的距今两千五六百年前人们的情感精神,会再现当时社会风貌,尤其是那种纯真质朴之美是其后世绝难寻觅到的。

《诗经》本称《诗》,列为儒家经典后称《诗经》。它编成于春秋时代,收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共305首。相传周王室派专人收集民间诗歌,是为“采诗”,因而辑集成诗集。据《史记》等书记载,认为《诗经》系孔子删定,近人多疑而否其说。《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产生地域为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其中《国风》大都是民歌,《雅》多为宴会乐歌,《颂》多为祀神祭祖之诗。诗篇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经》的优秀诗篇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音节自然和谐,极富艺术感染力,因而为历代所推崇。汉代传《诗经》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三家为“今文诗学”,西汉时立有博士,魏晋后逐渐衰亡。诗》为古文诗学,盛行于东汉以后,魏晋后通行的《诗经》就是《毛诗》。此后对《诗经》的传习研究代不乏人,很多学者倾注精力,为《诗经》这门学问做出了贡献,更使《诗经》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笔者深爱民族文化,也深爱这真金美玉的《诗经》,结合多年对《诗经》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既汲取古今研究者的成果,又独立思考,联系古今民俗、语言等,注意挖掘诗中较含隐又给人以启示的东西,以有新见,这样写成了此书。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