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文心雕龙》书名含义及全书的理论构成/1 一、《文心雕龙》书名的含义/1 二、《文心雕龙》的著述性质/11 三、《文心雕龙》文论体系的二重性建构/17 《文心雕龙》的文学本原理论/23 一、文学本原理论的提出/23 二、文学本原论与文艺本质及功用观/31 三、《文心雕龙·原道》的文学本原论/37 《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纲领/52 一、什么是“文之枢纽”?/52 二、“文之枢纽”五篇篇旨及内在关系/57 三、“文之枢纽”的理论归结点/70 《文心雕龙》的文章体制研究/78 一、原始以表末/79 二、释名以章义/83 三、选文以定篇/85 四、敷理以举统/87 五、刘勰文体研究的历史继承性/89 六、刘勰论文体侧重文学创作规律的总结/95 《文心雕龙》的创作思维论/100 一、“神思”的形象思维本质/100 二、《神思》“虚静”说/109 三、“神思”论的理论新贡献/117 《文心雕龙》的文学特征论/127 一、刘勰以前对“文”及文学的认识/128 二、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132 三、形象创造的表现手法/136 四、以少总多的形象意蕴/145 《文心雕龙》的文学风格论/151 一、因性立体的风格生成论/15l 二、体类万殊的风格形态论/156 三、即体成势的体势风格论/160 四、体因名理的文体风格论/164 五、文随世变的时代风格论/168 《文心雕龙》“风骨”论的美学思想/173 一、“风骨”的美学释义/173 二、“风骨”与“风格”/184 三、“风骨”与“养气”/190 四、“风骨”与“建安风骨”/196 《文心雕龙》的文学“通变”论/201 一、文体规格与通变法则/202 二、“宗经”观念与文学“通变”/207 三、古今关系与文学的历史发展/212 四、雅俗关系与文学风格的演变/215 五、文学通变的原则和方法/218 《文心雕龙》的“情采”论/222 一、“情采”范畴与创作——“主客体”的对待关系/222 二、“情采”范畴在书中的具体应用/227 三、“情采”论的理论纲领作用/237 《文心雕龙》论文学语言的形式美/241 一、宫商谐适的音律美/242 二、均比双辞的对整美/247 三、字体筑型的文面美/252 四、体道宗经的素懿美/258 《文心雕龙》论文学与现实的关系/263 一、作家创作的感物而动/264 二、文学风貌的时代特特征/270 三、文学发展的依时递变/280 《文心雕龙》的文学赏评论/286 一、文学赏评的宗旨/287 二、文学赏评的方法/292 三、文学批评的标准/296 四、批评者的主观立场/300 五、批评鉴赏的主体条件/304 《文心雕龙》的作家修养论/308 一、作家的政治器识/308 二、作家的道德心胸/313 三、作家的学识积累/317 四、作家的艺术修养/321 后记/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