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豪山水人物作品-名家名画

作者冯豪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0-01

特色:

艺术世界,博大精深,浩如烟海。 一个中国画家,要使自己的艺术张扬个性,有着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要融入诗、书、画、印的耐人寻味之处,而且还能积极地抒发出对人生、自然的体验与真切感受。 这就要求他的作品应该能真正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底蕴,因为*难传神的就是画家本身的艺术思维及作品的内涵。真所谓“手挥五弦,目送飞鸿”的境界,不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 翻开中国画发展史,徜徉于灿烂星空般的艺术长廊,我们会清楚地看到,那些艺术的前辈大师,他们的笔墨风格的确充分体现出了画家本人的天赋秉性与艺术才华,他们的成功实实在在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理论基础之上的,他们创造出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完全不是仅仅出自对一种笔墨的根本性法则变革。应该说,这还包括了他们对生活与人生的充分领悟;对社会、自然的广泛认识与追求,这些其实就是赋予艺术生命及内涵的一种*基本的要素。 成功就是意味着非凡,意味着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对此,技法的创新与突破同样是重要的。新的思维方法、出奇制胜的创造性追求,并在此基础上构架出新的艺术体系、观念,还有新的绘画表现形式。在茫茫苍苍的中国传统的哲学理论中寻觅中国画的发展规律,拓展中国画的发展空间,创作出自己赋予了艺术灵魂的洋洋佳作,不是么?心到意随,笔到神到。一种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对此又有谁还存有疑问吗? 客观上看,中国画家面对如何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问题,很少有人从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画发展理论更深的层面中去探索、研究。这是不够的!思维创造风格,思维的惯有模式,的确一直误导我们。在中国画创新发展的学说,根本应该解决的是创新观念问题,而不是仅仅在赋予笔墨的效果意义上。一个画家的艺术风格的确立,包含着画家本人对艺术本质的深刻理解,个性的展现,才华的流露。潜心研究中国画的发展理论与技法理论,在“意象”“象意”“悟象”规律问题上真正下一番功夫,如只在“意象”单一思维模式中徘徊,单纯寻求“术”的变化,便只能使中国画的艺术思路越走越窄。 当然,对中国画富于个性的艺术语言的选择、提炼、创造而获得重要的艺术形式创造。它必须牢牢立足于传统绘画根基,但又必须与之有本质的区别,应该说,传统绘画所包含的超然出尘,雅逸洒脱的隶属于古典审美的那一种泱泱情趣,与现代意味的情感内涵毕竟有着天壤之别,但不时对逸笔草草的文人水墨的反拨,在水墨世界的龙争虎斗里还是遥襟俯畅,尽皆成风。也是,流行了一千余年取源于道禅的“水墨为上”的传统观念,不仅不会消失,它风韵犹存的新姿新味,相反,却出现了某种极致的强化和对其哲理内蕴更加丰富诠释的趋势。还有人杞人忧天地感叹:“当我们用古人的笔墨程式试图去表达今人的情感时,我们是不是会在刻意的模仿中也让自己的真实情感被古人的情感模式所替代而变得悠忽虚假起来?”这里又有了许多悖论,如此看来,今天的笔墨至上者似乎不是在生活中生活,而是在概念中生存,生活与自然,艺术与文化的关系,他们还是没有搞懂!“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水墨世界的确早已形成了一整套表达思想、观念和情感的艺术模式。在大致相同的社会文化场景中,人们几乎大致相似的情感方式历来是举不胜举的。元四家的水墨境界中就是寄托了那一种隐逸、淡然、高蹈之情,今人还是能够从对他们存世的作品欣赏与思考中体会和感受得到的。还有那些既非古人又非今人之情。但我们应该理解为也是一种人类的、民族的共同拥有的情感性因素。热情、美好、雄肆、浩大、深邃、激变等等现代意味的情感内涵,浩瀚精微的历史性思考,水墨语言的转换和突变,现代意识观念的引入,也是境界,意味无穷,决不能孤立、静止、简单地去看,无论是谈古还是论今,复古的,创新的,路很多,都能走好,就怕邯郸学步,弄到*后,路也不会走了。不过我更想说的是,不要学究气,不要就事论事、太抠概念,其实,笔墨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演变一直是非常清晰的,笔墨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完成和表现了独有的崛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古典审美性质蜕变也是非常明白的,而且其造型,构成意象与形成意境的*初的基本功用也是清清楚楚的。那么,我们不就可以从中融入一种取舍、借鉴和再创造的广阔天地间么?事实上,我们折腾了一个世纪还有些茫然的情况之下,还有必要硬争个高低明白才爽快心定而后快?天才引领规范,这才是至理名言,我们的“中国画”应该获得一个宽松、自由的发展空间,那才是一件正事! “笔墨当随时代”,一代大师曾有此高论。心态平和,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成为中国画发展道路上的开拓者,不但要有深厚的文化学识及艺术修养,而且要站得高、看得远,有思想,肯钻研,既耐得住寂寞,又要扛得起议论。 绘画艺术,它体现出来的是画家的想象、感觉、修养、内在精神,以及对世界万物的深邃的洞察与体会。风格体现技巧,而内涵则体现出思想,那一种作品中漫散发出来的文化气息的人性感觉,充满着与人的心灵沟通、默契的艺术内涵与魅力,永远会给人以精神上的激发、交融与多方面的启迪。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