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艺学及其历史(钟敬文自选集)

作者主编:季羡林
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10-01

特色:

片断:其次,民间文艺,是纯粹地以流动的语言为媒介的文艺,就是所谓“口传的文艺”。反之,文人文艺,却大抵是以比较定型的文字为媒介的文艺,就是所谓“书本的文艺”。大体地说,语言和文字,都是表现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记号,二者原是一件东西的两面。但是,在若干点上,两者却不免有某种程度的距离。因而以它们为表现媒介的文艺,也自然要受到许多影响——彼此显出差异来。随便举一个例,在民间文艺中有一种颇常看到的表现法,就是异义同音语词的巧妙借用(这种借用法,就是所谓“谐音”。这固然在歌谣,像六朝民歌以及现在南中国各地的山歌中*多见。其实,它的应用范围,并不仅限于这一方面)。而这在文人文艺中都是绝少影迹的。那理由在什么地方呢?很显明的,就是民间文艺是把“声音更占重要地位的语言”做为媒介的缘故。再次,尤其重要的,是两者机能的差异。一般文艺(文人文艺)所表现的机能,大半不能适用于民间文艺。反之,大部分民间文艺所具的机能,在文人文艺中也是找不到的。例如民间文艺往往和民众*要紧的物质生活的手段(狩猎、渔捞、耕种等)密切地连结着,甚至它已成了这种生活手段构成的一部分。换言之,它在这里,是民众维持生存的一种卑近而重要的工具。它和一般所谓高级的精神的表现物或慰藉物是很不相同的。以上所说的几点,不过是许多理由中的一部分。但是,依据这些,我们已尽够明白民间文艺的异于一般文人文艺的特殊性质了。具备着这种特殊性质的对象,当然有要求成立一种独立的科学的必要。否则,关于它的研究是不能达到可能的更高境域的。我们当然不反对把民间文艺和文人文艺并作一个研究对象,而成立一种系统的科学——文艺学(一般文艺学)。但为了使关于它(民间文艺)的研究精密化、系统化,我们毫不客气地要为这种研究另创立一种独立的科学。这正如关于艺术的研究,一面固然不妨把绘画、音乐、建筑、文艺等并合为一个对象,而建设一种总括的艺术学(Kunst-wissench-aft),但同时更需要把这些独具范围和特殊性质的对象,各自成立一种独立的系统的科学——就是绘画学、音乐学、建筑学、文艺学等。我们再移到另一方面的考察——对于建立这种科学的社会条件的考察。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