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优谏,即以插科打诨、逢场作戏方式进谏。 优,古人解释为“调戏也”。所谓调戏,一般指俳优(演员)以调笑滑稽相戏之意。 优谏产生于俳优之中,它的历史源远流长。 西周后期,君王为了自己的声色之乐,已不满足于巫觋(巫婆神汉)表演那些乏味的歌舞,便从民间挑选一些具有艺术才华的人加以训练,成了历史*早的职业演员——优。优又叫俳优、倡优、优人或优伶。关于优人*初记载来自《国语·郑语》,史伯戏郑恒公说周幽王“侏儒,戚施实御在侧”。韦昭为此语作了注:“侏儒、戚施皆优笑之人。”这是公元前774年的事,当时有了侏儒一类的优人了。古来把善为讽喻的优人称“言无邮”,号“无过虫”,他们百无禁忌,圣佛贤良,皇帝将相,无不在嘲讽之列。《应庵随笔》就说:“古之优人于御前嘲笑,不但不避贵戚大臣,虽天子后妃亦无所忌。”宋代耐得翁《都城纪胜》也说:“大抵全以故事世务为滑稽,本是鉴戒,或隐为谏诤也。”同时代的洪迈在《夷坚志》则称:“俳优侏儒,周使之下且贱者也,然亦能因戏戏而箴讽时政,有合于古朦诵工谏议。” 这些征招到宫廷的优人,职业是专为取悦于当时的君王,地位低下,与朝廷大臣不同,不能一本正经地劝谏君王,于是他们利用滑稽表演,诙谐调侃,劝谏君王改过。楚人优孟,诡谲多辩,常以谈笑讽谏;秦倡侏儒优旃,亦善笑言,然合于大道;齐之赘婿淳于髡,更是滑稽多智,机敏戏谑;而唐代开元中的黄繙绰、张野狐,捷机诙谐,言谈微中;咸通时的李可及幽默谐谑,独出流辈;宋时的许多优人,更公然于皇帝宴集群臣之时,或于宰辅和权臣们邀饮僚属的庭堂之上,戏谑讽谏,调笑嘲弄,可谓优谏传统的优秀继承者。 典故“优孟衣冠”,可说是优谏的范例。 春秋楚国宰相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治理国事颇有政绩。可是他死后,楚庄王忘了他的功劳,儿子穷得仅靠打柴度日。优孟穿戴起孙叔敖生前的衣帽服饰,刻意模仿孙的样儿,去见楚庄王,庄王大惊,以为孙宰相死而复活哩!庄王打算封他为宰相,优孟说:“让我回去和夫人商量商量再说。” 过了三天,优孟来见庄王,庄王问他商量的怎么样。优孟回答说:“我的妻子说了,楚国的宰相不能做。像孙叔敖那样忠贞廉洁,自身死了儿子穷得叮当响,做官若是做到了像孙叔敖这个份上,还不如自杀了好。”优孟随即向庄王陈述孙家的凄凉境遇。庄王听后满脸愧色,不久,把孙的儿子封在寝丘做官。 唐昭宗光化年间,朝廷大臣朱朴好说大话,在昭宗面前陈可是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