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切片

作者郁风
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01-01

特色:

这使人想起半个世纪以前他画的画,*底层出卖苦力的工人,愁苦的妻子,饿得干瘦的小瘪三,都有这样一对黑色大眼睛。正如大家所公认,他的画很像西班牙著名画家乔治·格罗斯,也是用那苍劲流畅如钢丝的线,勾出了那个时代上海滩上灯红酒绿掩盖下的社会相。当时他听不见舞场的音乐,却只听见这些被扭曲的(正如他所画的变形)人们的痛苦的呻吟。 然而这个天才近几十年来却没有继续创作,一切大喊大叫的标语口号,他宁愿听不见。到了八十岁的今天,老友们的笑语欢声,似乎又使他回到了30年代。 她对我说,那一年她和达夫带着刚两岁的龙儿(达夫**个男孩,五岁时死去)从安庆法政专校卸了职回到上海,那时郭沫若也刚刚把日本夫人安娜接到上海住,还有成仿吾,都为达夫的失业担心,其实他们都没有职业收入,搞创造社靠泰东书局的赵老板支一点稿费,但是他们三人经常在一起谈得哈哈大笑穷开心。有一天,在郭沫若的住所哈同路民厚南里一间不大的前楼里挤了十来个人,要她帮忙弄饭吃,因为成仿吾从湖南带来一大块腊肉,日本夫人不会做,于是三婶就下了厨房,可是要用盐用油和日本夫人讲不通话,全靠郭沫若跑出跑进当翻译。三婶笑着说:“你知道他们吃的什么菜呀?什么也没有!买来几十个鸡蛋,叫我一个一个煎荷包蛋,那块腊肉蒸熟了,切开来就一人一块的用手抓来吃!”她说她当时心里好笑,长这么大也没见过这样请客的。她一面说一面笑得前仰后合。五十多年前的这一幕就像昨天的事一样,她的清瘦苍白的脸也泛出红晕。 有一张珍贵的照片:齐白石坐在中间,两手平举横笛作吹笛状,两眼眯成一条缝。 周围一群女客俯身看着他,有的大笑,有的在拍手。 那是在黄琪翔家里,黄夫人郭秀仪是齐白石的女弟子,跟他学画。 那天我和凤霞、祖光都在,可能还有他的另一女弟子胡洁青。 齐老先生高兴了,不知谁递给他一支短笛,他用湖南乡音唱了四句山歌: “一位姑娘七十七,再过四年八十一,要唱小曲难开口,有得牙来吹短笛。”引得这群女客笑得花枝招展。 正在此时有人拿相机卡喳一声拍了下来。 三十年后我在湖南湘潭齐白石的家乡,他的孙子齐佛来告诉我,他爷爷幼时不但在牛背上吹笛,大了还会拉胡琴,一直爱弄音乐。 他用雕花木匠的巧手,曾精心制造一支斑竹短笛,用贝壳镶出花纹,两端用长约寸许的白牛角镌成,一头缀上彩绦子。 每当黄昏晚饭之前,他便吹起来,那声音悠扬响亮,四邻都能听到。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