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于丽娜 改编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7-01-01 |
特色:
他是亘古以来绝无仅有的旷世奇才,他似电光石火划破夜空的流星闪烁,他谱写了一曲传唱千秋的黄钟大吕……他就是音乐家聂耳。从青葱岁月到戎马生涯,从求艺上海滩到东渡日本,一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一个天才的音乐家,一段传奇而动荡大的生命历程……本书根据李云和、刘晓波同名电视剧本改编。 聂耳从神秘、广袤的云南走来,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在那个国难当头的年代,目睹了军阀的腐败,曰寇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爱国的热情让他投身革命,在田汉等左翼人士的引导下,从一个“愤青”走上自觉革命的道路。聂耳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等30多首优秀作品,表达了人民的呼声、民族的怒吼,谱写了时代的*强音,成为划时代的经典作品。电视剧讲述了聂耳作为一个革命音乐家的成长历程,为了更好表现他的一生,剧作者设计了两个人物——柳千条、任伯韬,作为他的挚友,一个沉醉于音乐,一个走上了反人民的道路,更突出了聂耳的性格和人品,这是艺术的再现。本书是电视文学小说,改编自热播电视剧《聂耳》。
聂耳适应了当伙计的生活,对周围的环境也熟悉了。这天活不多,他信步走出云丰申庄,刚出巷口,就见卖报的小毛头从对面走过来。聂耳大声地和她打着招呼:“嘿,卖报的小行家,钻里弄,那可没几份报纸好卖啊!” 小毛头和聂耳关系很好,时不时的小毛头把剩下的隔日报纸送给聂耳看,聂耳也很关爱这个可爱的孩子。 小毛头见是聂耳,就说:“这是哪呀?” 聂耳说:“这是云丰申庄,我们商号啊!” “喔,你就在这里卖苦力呀!” 小毛头招着手走了,聂耳想了想,就折身往梅子墨的住处走去。 梅子墨正巧在家,见聂耳进来,梅子墨忙让座,不好意思地说:“喝杯白开水吧,不像你们庄子里,有茶。” 聂耳说:“子墨,忙你的,我又不渴,心烦,闲走走。” 梅子墨就又坐回到洗衣盆旁边,清洗回丝。聂耳看看前后左右的环视,房间里床上、地下堆满了回丝,就问:“这是干什么用的?” 梅子墨低着头漫不经心地回答:“纺纱厂的回丝,从厂里拿回来拆洗,再送回去。” “那能赚多少钱?” 梅子墨不好意思地说:“好歹,换碗饭吃吧。” “一盆能换一碗饭?” 梅子墨苦笑:“哪那么容易,这一屋子的回丝都拆洗完了,两元钱。” 聂耳慨叹道:“可怜才女啊!堂堂云南一师屈指可数的才女,在号称东方巴黎的大上海,给人家洗回丝,这是什么世道!” 梅子墨凄楚地笑了:“人在矮檐下,焉能不低头?总不能等着饿死呀!你不也一样,多才多艺,尤其你的音乐天分,都用在取货送货,讨账要债上了。” 聂耳突然冲动地脱口欲出:“子墨!” 梅子墨身子一震:“啊?” 看见梅子墨过得这么辛苦,聂耳抑制不住心中的冲动,他真想把任伯韬在上海的消息告诉她,但转念一想,不妥。于是他恢复了冷静,话到嘴边,硬是咽了回去。他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给任伯韬保密,更是害怕梅子墨承受不住这情感止的重创。梅子墨与她心中的恋人近在咫尺,而任伯韬却坚辞不见,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到现在他也琢磨不透,于是就掩饰说:“哦,没什么,没什么。” 聂耳实在看不下去了,心一酸,泪水在眼窝里打转,他强忍住没让泪水流出来,悄悄掏出钱放在床边,起身告辞走了。梅子墨抬头目送聂耳,看见了床上的钱,忙站起来抓起钱还给聂耳。 聂耳说:“留着吧,交这个月的房费。”梅子墨眼圈就红了,鼻子一酸,眼泪就要滴答下来,她忙捂住嘴坐下去掩面饮泣。 看着泪流满面的梅子墨,聂耳忽然想到了冯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