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高洪波/林莽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2-01-01 |
特色:
鲁迅文学奖是全国性*高级别的文学奖,在国内作家眼中的地位可与诺贝尔文学奖比肩。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诗歌奖获奖作品是:李国文著《大雅村言》、余秋雨著《山居笔记》、朱铁志著《精神的归宿》、徐光耀著《昨夜西风凋碧树》、张抗抗著《张抗抗散文》。编辑说明: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的各类文学奖项的评奖活动,自今年4月起动,经过将近半年的筹划运作,在文化巨人鲁迅先生120周年诞辰前夕相继评出,这是1997至2000年间文学业绩的一次检阅,是文学工作者发扬鲁迅精神、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结出的丰硕成果,也是文学界的一大盛事。鲁迅文学奖中的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是由《文艺报》具体承办。自从评奖通知发出以后,各省、市、自治区作家协会与相关的出版社按评奖的有关规定共推荐了一百多部散文杂文作品参评。评奖办公室对每一部作品都进行了资格审查,聘请了文学界有声望的作家、评论家、编辑家组成了11人的评委会。同时,还组织了有经验、熟悉创作情况的部分报刊编辑与评论工作者组成初选小组,对一百多部作品审读筛选,提出一定数量的备选篇目供评委会审阅遴选。评委会根据评奖办法规定,按照有关顺序,在初选小组提供的备选篇目上又增加了若干篇目,经过较为充分的协商与讨论,以认真负责与公正公平的态度,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终选出了5部获奖作品。它们是李国文的《大雅村言》、余秋雨的《山居笔记》、朱铁志的《精神的归宿》、徐光耀的《昨夜西风凋碧树》、张抗抗的《张抗抗散文》。评委会在审读参评作品时深深感到这几年散文、杂文、随笔创作的活跃与繁荣,队伍壮大,视野开阔、文体变异、佳作迭出,是十分令人兴奋的。由于获奖篇目有限,评委们深深感到有“遗珠之憾”。然而,上述的五部作品获奖是当之无愧的,它们在样式上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见解独异的读史随笔,有呕心沥血的亲历记事,有投枪匕首式的犀利杂文,有气势恢宏的文化散文,也有传统意义上的情感散文,品读它们,您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喜悦。五部得奖作品每部都数十万字,我们遴选其中的精彩篇章结成一集,相信读者能从中领略获奖者各自的风采。袁鹰李兴叶2001年9月2日
片断:丫环漫谈有时偶步北京的街头巷尾,特别是市民阶层密集的小胡同。大杂院,可以见识到地道“老北京”的口角争吵。小市民骂起人来,所运用的语言,倒有采百家之长的雅量,既有全国通用的,如“他妈的”、“我×”以及更等而下之、污秽不堪的脏话;也有根富有北京特色,而非外乡人所能明白的独特语汇;例如“打你丫的”、“看你丫挺的敢?”这个“丫的”或者“丫挺的”,拐着弯的骂,要细品起来,比其他的骂更损一点。不过,这和“丫头”或者“丫环”有关的骂,只在北京城方圆不过数十里范围里流行,一出这个圈儿,人们就不能明白底里,骂得也就没劲了。它不像北京人创造的“大款”、“小蜜”、“泡妞”这些小痞子语言,风靡一时,通行全国。如果人们根据这些语言现象,以为北京人都那么痞里痞气的,那可是天大的误解。我曾经在报纸上读到过一篇感慨系之的文章,认为千年古都,正宗普通话的本源地,竟被这种痞子语言,或者还有很多近乎黑道切口、行帮暗话式的语言肆虐蹂躏,纯系京都文化堕落的表现。其实,所谓京都文化,从来与称之为“京味”的,也就是小市民文化,不完全是一回事。现在称之为“京味小说”的小说,无论前辈,同辈,还是后来者的那些作品,恕我不客气地说,应该标明“北京小市民层的京味小说”,才是准确的。有人拿《红楼梦》来和时下被看作京味小说的作品一以贯之,那可是把京都文化和京都的小市民文化,混为一谈了。现在那些描写北京小市民过去和现在生存状态的作品,笼统称之为“京味小说”,是很容易令人产生误解和惶惑的。好像只有要贫嘴、丫挺的、小胡同、大杂院、京油子、炸酱面、前门楼子、天桥八大怪等,才是正宗的京都文化。其实,用不着细细考究,便知道古都的文化积累,过去和现在,远远不仅仅是这些一碗卤煮火烧式的杂碎,所能代表的。评论家这类偏颇的看法,是很误导读者的。所以,只要一张嘴“丫”,便可知他大概是市民层面的人了。在北京,至少也有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人,并不使用这个字眼来骂人的。“丫的”,是“丫挺的”的省略称呼。我请教过一位有学问的“老北京”,他摇头晃脑地对我解释:何谓“丫”?“丫”者,乃“丫头”也。“丫挺”者,乃“丫头所生者”也。一般地讲,骂人为“杂种”者,为“王八蛋”者,虽然是人格污辱,但重点突出的只是其“杂”,其“王八”的品种不纯,并没有明确的封建等级的蔑视,而一骂“丫的”,就显出小市民的损毒来了。因为在旧社会,“丫头生的”,比小老婆生的,还要被人所不齿。因为小老婆,至少还有个小老婆的名分;小老婆生的孩子,叫“庶出”,虽比“正出”差点,但还有立脚的一席之地。《红楼梦》里的探春,就是赵姨妈生的,这三小姐还曾经参与大观园的行政领导工作呢!但丫环生的,连“庶出”两个字也捞不着,把人骂到这种不堪地步,也算是很不留情面了。不过,丫环的地位低下,也是事实。因为丫环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女奴,她实际是被默许的男性主子的未正式承认的侍妾,袭人和贾宝玉的性关系就是一例。如果她服侍的是女性主子,譬如小姐,那么她也是被默许的小姐所嫁丈夫的侍妾,薛蟠对于夏金桂的丫环宝蟾,便是例证。读《红楼梦》,便约略地可以分析出,当时的京都,实际是由使用丫环的贵族阶层和提供丫环的市民阶层组成的。因此,窃以为“丫的”或“丫挺的”这种骂人法,是北京城的小市民们,已经很久远的,但却是历史上的“丫环心态”的绕梁余音。正因……